产后 42 天复查现场:
"医生,我腰好疼啊!就是打无痛针的那个位置!"诊室里,新手宝妈扶着后腰坐下就是一串灵魂拷问。
「还有,还有,一换纸尿裤腰就直不起来,躺久了起床就像鲤鱼打挺似的。」
但咱有一说一,「无痛针」这个大冤种,绝对是产后腰疼的背锅侠……
无痛分娩不背这个锅!
被誉为 「人类之光」 的无痛分娩,通常指的是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即通过穿刺针在背部脊柱间留置一条软的细导管并注入低浓度麻醉镇痛药,使疼痛感减弱或消失,从而达到无痛分娩的目的。
这是一项极其成熟的技术,加上针具的改良,在腰背部皮肤表面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穿刺针眼,即便是感觉疼痛,也只是穿刺针部位有轻微的疼痛感,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一周内便可恢复正常。
而产后腰痛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与激素分泌、腰椎弧度等因素相关。
所以,产后的慢性腰疼不能由「无痛分娩」来背锅。
腰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
孕期日渐增大的胎儿会增加腰椎及腹部肌肉负担,进而迫使腰椎前凸,导致正常腰椎弧度发生改变。
腰背的肌肉因此增加负重,易出现脊柱两侧肌肉酸胀、疼痛。
孕期激素水平变化
孕产期,体内会分泌松弛素,造成骨盆周边肌肉群、韧带松弛,脊柱稳定性变差,易造成周边肌肉及韧带损伤,引发疼痛。
产后腹直肌、盆底肌损伤
腹直肌分离一方面使得产后宝妈身材变形、小肚腩增大、体态臃肿。
另一方面,会导致腹壁核心力量缺失,容易导致其对应的后背腰部、脊柱两侧的肌肉出现代偿性负荷加重。当休息不够、或者长时间弯腰活动时,便产生腰痛。
产后盆底肌力松弛,悬吊内脏的韧带筋膜负荷增加,就会造成腰骶部的牵拉痛。不少脏器脱垂的女性,也常常伴有腰痛。
分娩时发力不当
分娩时某些特殊的生产体位保持过长,或者不正当的发力,容易造成腰椎及骶髂关节功能紊乱,进而引发产后腰痛。
产后劳累、喂奶姿势
产后劳累或者喂奶姿势不对,产后带娃,长时间使用弯腰动作,比如给宝宝洗澡、穿衣、换尿片等,喂奶姿势不正确,或者长期保持一个动作喂奶,都会加剧腰肌劳损,引发腰痛。
缺钙
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产后母乳喂养对母亲而言也会带来大量的钙的流失,若宝妈在这两个阶段没能及时补充钙,会导致宝妈生理性缺钙,导致腰痛的发生。
调整日常姿势
哺乳/抱娃时:
👶 使用哺乳枕垫高宝宝,避免含胸驼背 。
👶 抱孩子时收紧核心,用腿部力量起身,减少腰部发力。
👶 避免久坐久站,每 30 分钟变换姿势,适当走动或拉伸。
(此时,小编还有一个思路,把抱娃这件事交给孩他爸,也可以缓解腰痛~)
热敷与按摩
👶 热敷:用 40℃ 左右热毛巾敷腰部 15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 轻柔按摩:双手搓热后以掌心打圈按揉腰部,或请家人帮助放松竖脊肌(脊柱两侧肌肉)。
快跟着咱专业康复师,把针对性锻炼, 做起来!
桥式运动: 仰卧屈膝,臀部抬起保持 5 秒,重复 10 次。
猫牛式(名字不好听,但不影响 Ta 的效果):跪姿交替拱背和塌腰,活动脊柱。
死虫式: 仰卧,双臂伸直、双腿屈曲,交替放下对侧手腿,保持腰背贴地,核心稳定。
重视产后复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有盆底肌肌筋膜、盆底肌、骨盆、腹直肌等方面的问题,寻求正规医院的康复治疗。
仔仔小课堂:
总之,充足的休息 与适度的锻炼可以帮产后宝妈们缓解产后腰背部。
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或严重影响生活,请务必到正规医院就诊,咨询正规医院医生的建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