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宝宝头上怎么有个硬疙瘩呀?"
跳跳奶奶给大孙子洗澡时,突然在娃头上摸到一个疙瘩,可把老人家吓得不轻。
赶紧拉来儿媳妇:「你快给咱网上搜搜,这是啥情况?」
这一搜,心惊肉跳的——有人说"普通囊肿,没事",也有人警告"可能是肿瘤,要小心",这可咋办呀?
别急!神经外科医生告诉你:小儿头皮肿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大多数属于良性病变,如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血管瘤等,通常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但有一小部分情况需要提高警惕,比如生长迅速的肿物或者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时,需要进一步检查。
良性肿物
皮样囊肿:最常见,由表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表现为光滑,质地较硬,生长缓慢,通常无痛。
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堵塞引起,表现为圆形隆起,中央可能有黑点,可挤出白色分泌物,易感染发红、疼痛。(家长切不可在家自行挤压!)
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硬质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或发蓝,边界清晰,可推动,但与皮肤粘连,生长缓慢。
脂肪瘤:由脂肪组织增生形成,质地柔软,边界清晰,生长缓慢。
血管瘤:由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表现为红色或紫色斑片或隆起,按压可褪色,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消退。
淋巴管瘤:由淋巴管异常增生形成,表现为柔软、囊性肿物。
恶性肿瘤
横纹肌肉瘤:儿童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质地较硬,固定不活动,边界不清。
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头皮,质地坚硬,固定,表现为迅速增大的肿物。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其最常见的一种局限型,可表现为头皮单个或多个溃疡性结节,边界不清,可能伴有黄色结痂,病变处毛发脱落,有轻度压痛。X 线可见颅骨缺损。可累及多器官系统。
淋巴结肿大也比较常见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很小,摸不到。
但如果近期孩子有感冒、中耳炎、头皮感染等情况,淋巴结可能会出现肿大,常位于耳后、枕部等淋巴结好发区。
表现柔软或稍硬,单个或多个,可移动,触摸时孩子喊疼,或伴有发热。
先天性疾病:
脑膜膨出也会表现为头部包块。
观察肿物特征:大小、形状、颜色、质地、边界、活动度、有无疼痛等。
关注伴随症状:有无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
记录生长速度:肿物是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肿物特征及全身情况。
影像学检查:浅表器官超声、CT、MRI 等有助于明确肿物性质及范围。
病理学检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对于良性头皮肿物:
较小且无不适者,可以先观察。
较大或有症状者、增长较快、影响美观或者家长担忧,可行手术切除。
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可选择药物治疗。
恶性肿物:
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淋巴结肿大:
对于较小且无其他症状者,可观察。
对于较大或合并有发热、皮肤红肿、破溃流脓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局部化脓有波动感时,建议切开引流手术治疗。
术中取出的肿物(多名患者):
仔仔小课堂: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发现孩子长了肿物不可怕,大多数患儿头皮肿物是良性的,但家长需要关注肿物的变化速度和伴随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还是那句话,一旦发现头部包块,找专业的医生鉴别才是『上上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