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3-12
原创

世界青光眼日 | 致盲率极高!提防这个「视力小偷」

3 月 6 日是世界青光眼日,2023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盲症与视力损害全球趋势》报告中提出,全球每 5-6 位盲人中就有 1 人因青光眼而失明。

更令人心惊的是,超过九成患者初期毫无症状。

青光眼就如同一个窃贼,在患者察觉前就已悄然蚕食视神经。

凌晨三点,网虫小刘躺在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室的检查床上,一个小时前,他还在网吧里和兄弟们在电竞场上厮杀,突然感觉右眼像被灌了铅水一样,整个世界都蒙上了磨砂玻璃。

头晕目眩间,小刘滑倒在地,朋友们七手八脚搀扶起来他把他送到了医院。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青光眼

小刘早就听过青光眼的大名,他的父亲就是青光眼的患者,当年差点致盲,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被盯上了,但是为什么自己在之前都没有察觉到呢?

省直三院的眼科医生为他做了解答。青光眼不像急性结膜炎的患者,他们的红眼眶几乎把病情写在脸上,青光眼这个"小偷",往往让人防不胜防,因为青光眼的发病会悄悄抹掉你的周边视野,等发现时往往只剩中央"猫眼"一般的管状视野。

医学定义里,它是以视神经萎缩和特征性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全球致盲率的原因中,青光眼稳居前三。

正常来说,正常人的眼球每天产生 3-4 毫升房水,而这些液体本该顺着虹膜和角膜间的排水管道(房角)有序流动。可当排水系统堵塞,眼内压就会升高堆积,最终对视神经纤维造成压迫导致青光眼的出现。

导致青光眼的原因和信号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1. 家里有人得青光眼
  2. 高度近视患者
  3. 角膜较薄者
  4. 40 岁以上人群

应该关注的指标

  • 眼压高低:测眼压,>21 mmHg 要多关注
  • 视野大小:视野计检查
  • 眼底状态:通过眼底照相观察视盘、视神经的改变

关于青光眼有些朋友可能还存在误区,觉得这是一种老年人才会得的病,这种看法并不正确。青光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下几个因素是公认的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我们应当有所了解,结合自己情况重视起来。

家族遗传: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青光眼,那么其患病风险将比平均高三倍。

年龄:

40 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增加,尤其是眼轴偏短,存在远视的人群,其患病风险极高。

天生生理结构和近视:

远视眼、角膜薄、前房浅等眼部结构异常人群,以及高度近视的人群,往往容易患上青光眼。

药物:

长期使用激素类滴眼液也会对眼睛排出房水的通道造成影响。

慢性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要提高警惕,此类慢性病对视神经的影响非常大。

不良生活习惯:

关灯玩手机、倒立练瑜伽、把脸埋进枕头睡觉... 这些行为都在给「眼球」增压。

青光眼的预防方法

定时体检

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每年做全套眼科体检,高危人群请把检查频率调至半年一次。检查项目尽量包括眼压测量、眼底照相、视野检查和 OCT 视神经纤维层分析。

注意电子设备的使用

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时,记住一个"20-20-20"黄金法则:每 20 分钟看 20 英尺外 20 秒;

运动禁忌

运动时避开倒立、举重等会让眼压增高的项目;

食物推荐

多吃富含 Omega-3 的深海鱼,Omega-3 是视神经的天然保护剂。

医生提醒

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一定要记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青光眼病情发展,保护视力的关键。青光眼虽然后果严重,但并非不可控制。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就能有效降低青光眼发生、发展的风险。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