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宝爸对自家孩子的便便十分重视,一看到宝宝便便稀了、颜色不对较为焦虑,通常开启狂躁模式,寻找抖音,百度问专家,问身边的朋友。
确实,便便是孩子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既能反映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又是某些疾病的关键信号。那么,哪些异常大便要送医?哪些大便不用大惊小怪?
今天就让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急诊的郭医生为宝爸宝妈答疑解惑。
(本文有大量实拍图片出没,请谨慎阅读!)
宝宝们的便便,在纯母乳喂养、奶粉喂养、混合喂养的过程中表现各异,以下是几种常见情况:
墨绿色——新生儿期
气味: 无臭味
性状: 像沥青一样粘糊糊。通常 2-4 天排完,24 小时内排出称为胎粪
黄绿色——过渡期
气味: 无味
性状: 软软的,不成型。吃奶 2-3 天时出现,会持续 3-4 天左右。
金黄色——母乳喂养
气味 : 无味或略酸
性状: 呈膏状,不成型,有少量奶
土黄色——奶粉喂养
气味: 略带酸臭
性状: 配方奶无法完全吸收,会更干,有臭味糊状或者成坨,可以有少许奶瓣。
棕黄色——添加辅食
气味: 臭味明显
性状: 颜色深,粘稠,可有未消化的食物,初次添加辅食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但是出现以下的大便说明宝宝的健康可能出现问题啦,需要尽快就医。
(下方大量实拍图片出没,请谨慎下滑!!!)
奶瓣样大便
宝宝满月前后至两三个月之间,宝宝胃肠道消化酶增多,肠蠕动增加,但部分没有消化掉的蛋白质和脂肪,大便里就会混有灰白色的「颗粒状、小块或瓣状物」;或者某些原因如:乳糖不耐受导致消化不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吸收,也会出现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尽快带宝宝来院就诊。
油状大便
在宝宝排出大便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脂肪类的物质看起来油腻腻的,这极有可能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吃比较多油腻的食物,比如说吃太油腻的鸡汤、猪脚姜等。建议喝汤时要把上面那层浮油先去掉。一般改善妈妈或者宝宝的饮食习惯后,一周内可以恢复至正常大便。 如果宝宝大便黏液量突然增加,伴随大便性状较前变化较大,比如突然变稀、便血、甚至有膜样物质排出、大便腥臭味、腹痛、腹胀、频繁呕吐等,或者大便黏液持续超过两天,那就需要前往医院就医警惕肠套叠等急腹症的发生。
陶土样便
出现这种大便时候宝妈要注意了,可能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胆道闭锁、胆道梗阻等病症。多是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排不出来造成。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儿立即就医。
柏油样大便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等。饮食因素,主要是食用了蓝莓、黑莓、黑葡萄干、黑芝麻、黑巧克力等;药物因素,近期喝了含有铁或铋的药物,如硫酸亚铁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可能会影响大便颜色。以上情况都属于正常情况,观察 3~4 天查看患儿是否转归即可。若出现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导致肠道内的血液渗出。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胃肠道内被消化分解,形成硫化亚铁。通常硫化亚铁是黑色的,从而使宝宝的大便变成黑色,并表现出油而发亮的状态,这种情况就需要立即就医了。
鲜红色大便
这种情况可由饮食因素或是疾病因素所造成的,饮食因素主要是食用了含铁的药物,紫色火龙果等,一般只要停止食用后即可恢复。病理因素包括:肠套叠、肠扭转、肛裂、急腹症,阿米巴痢疾、下消化道出血等。当出现肠道黏膜脱落,并出现剧烈呕吐,腹痛剧烈,哭闹不止等症状,必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绿色大便
这种情况首先要排除新生儿大便及铁剂还原型大便。刚出生的新生儿会排出墨绿色的黏稠胎便,此时属于正常情况,2~3 天后可能会变成黄色糊状大便;6 个月以前人工奶粉喂养的宝宝常拉黏稠状或膏状的黄绿色便,这是由于奶粉中的铁含量丰富,宝宝利用不全随大便排出被氧化所致。当肠道出现病原体感染时,肠道黏膜受到病原体释放的毒素刺激,就会出现黏膜的炎性渗出、充血及水肿,从而出现大便稀薄、墨绿色脓便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前往医院进行就医治疗。
泡沫样大便
宝宝便便有很多泡沫,说明大便中有气体,气体是没被吸收的糖或淀粉在大肠中发酵形成。
(1)哺乳妈妈摄入含糖量高和淀粉过多的食物,就容易造成宝宝的便便带有较多泡沫,并且伴有很重的酸臭味。
(2)是常见的乳糖不耐受,吃母乳或普通配方奶粉都容易因为肠胃分解不了乳糖,从而引起腹泻,大便呈绿色且有泡沫。此时可以暂停母乳或普通配方奶粉,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
(3)如果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泡沫便,表明吃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等过多,这时候适当减少这些食物,先帮助孩子调整消化情况。
(4)宝宝拉出泡沫状大便,并伴有血样便、稀水便、出现精神状态差,焦躁不安,那么就要警惕是否患有某些感染性肠道疾病了。
蛋花样大便
在婴幼儿时期,蛋花汤样大便较为常见。当宝宝肠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时,肠道蠕动加快,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就可能出现蛋花汤样大便。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宝宝除了会出现蛋花汤样大便外,还可能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
此外,宝宝进食过多或过杂,导致消化不良,也可能出现蛋花汤样大便。一些宝宝在添加辅食后,由于对新食物不适应,也可能出现这种大便。
如果宝宝出现蛋花汤样大便,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同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如果宝宝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豆腐渣样大便
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感染都可能导致豆腐渣样大便。具体表现为:
消化不良:进食过多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大量蛋白质类食物,肠道蠕动加快,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吸收。
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益生菌等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影响肠道正常消化功能。
肠道感染: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肠道,引发肠道黏膜炎症,影响消化吸收。例如霉菌性肠炎,肠道黏膜受霉菌感染。
羊粪状大便
宝宝患有便秘,人体的代谢就会出现紊乱,从而出现羊粪样大便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大多因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蠕动减慢,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的。如不爱吃蔬菜、水果等。患儿可能数天甚至一周才排便一次,排便时可能会有疼痛,这又会导致儿童抗拒排便,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乳酸菌素片、乳果糖等药物进行治疗。
儿童肠道疾病是儿科常见的健康问题,但通过合理饮食、注意卫生、接种疫苗、适当运动和及时就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肠道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也要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肠道健康。
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大便出现异常,请及时用手机拍照,留取标本时用保险袋或保鲜膜封存,并在一个小时内送至医院,让医生初步检查开单并送至检验科化验以明确病因;切忌取纸尿片上的大便,或者用纸尿片打包进行留取,因为纸尿片有一定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大便检测结果,造成假阴性的发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