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院 PICU 接诊了一名 13 岁的花季少女,女孩不久前被确诊抑郁症,因为自行服用过量抗抑郁药出现头晕和幻觉被送进医院治疗。查体的时候医生发现女孩手臂多处有陈旧刀疤,也就是说,这个女孩子曾经多次自杀未遂。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病例,13 岁的少年好比一株刚抽条的嫩竹,站在童年与青春的交界处,努力挺直脊背去触碰更广阔的天空,根系却仍渴望泥土的庇护。而我们不禁要去思考,该如何保护祖国未来花朵的身心健康?抑郁症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儿童和青少年同样可能受到抑郁症的困扰。然而,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或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抑郁症往往被误解为「叛逆」、「矫情」或「不爱学习」。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抑郁症儿童可能通过故意过量服用药物等方式表达痛苦,甚至存在自杀倾向。作为家长,如何识别这些危险信号并给予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抑郁症在儿童中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
1. 情绪低落:经常哭泣、易怒、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2. 行为变化:拒绝上学、成绩骤降、社交退缩。
3. 身体不适:频繁头痛、胃痛,但医学检查无明确病因。
4. 自伤或自杀倾向:如划伤自己、故意过量服药、谈论死亡等。
其中,故意过量服药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信号,可能是孩子试图用极端方式逃避痛苦,或以此引起关注。
1. 神经系统症状(最危险)
嗜睡、昏迷:药物过量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意识模糊、昏迷。
癫痫发作:某些抗抑郁药(如三环类)过量可能引发抽搐、全身强直性痉挛。
幻觉、谵妄:出现幻听、幻视,或表现出极度躁动、胡言乱语。
2. 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跳异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
血压波动:可能表现为低血压(头晕、晕厥)或高血压(头痛、胸痛)。
心电图异常:QT 间期延长(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3.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药物刺激胃肠道,可能伴随剧烈呕吐。
腹痛、腹泻:部分药物过量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4. 其他症状
高热或低体温:体温调节中枢受影响,可能出现异常发热或体温过低。
肌肉僵硬或震颤:部分药物会导致肌肉不受控抽动(如 5-羟色胺综合征)。
呼吸抑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需紧急插管抢救。
1. 无法表达痛苦:孩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而药物过量成为他们「求救」的方式,希望通过身体的不适掩盖心理的痛苦。
2. 冲动行为:儿童大脑前额叶(负责控制冲动)发育不成熟,在极度情绪低落时可能瞬间做出不理智行为。
3. 模仿或错误认知:受影视、网络或同龄人影响,孩子可能误以为服药是「解脱」的方法。
4. 未被察觉的长期压抑:如果家长长期忽视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可能认为」没人关心我」,进而选择极端行为。
1. 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突然对药物(如退烧药、安眠药)表现出异常兴趣,发现药物无故减少;或孩子藏匿药片;孩子手腕、手臂等部位有不明伤痕。
2. 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避免批评或否定孩子的情绪,比如「小小年纪有什么好抑郁的?」用温和的语气询问:「你最近是不是很难过?可以和我聊聊吗?」
3. 妥善管理家庭药物:将药物锁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尤其是抗抑郁药、止痛药等。教育孩子「药物不是糖果」,必须在成人监督下服用。
4.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已有自伤或服药行为,立即就医,并联系心理医生或精神科专家。
许多家长直到孩子出现极端行为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抑郁症不是「矫情」,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孩子的「故意服药」可能是最后的呼救,而非单纯的叛逆。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或自伤行为:
1. 不要拖延,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2. 不要责备,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
3. 不要孤立,让孩子知道你会一直陪伴他。
4. 心理咨询、家庭治疗或适当的药物干预(需严格遵医嘱)可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儿童抑郁症的干预,关键在「早」。家长的理解、支持和行动,可能是孩子走出阴霾的唯一希望。请记住,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你的关注和爱,能帮助他们重获生命的阳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