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3-13
原创

西迁巾帼新传人何爱丽:为多发性骨髓瘤提供中国方案

编者按: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西迁精神历久弥新。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或扎根临床,以仁心仁术守护生命;或潜心科研,以创新突破推动医学进步;或坚守教学一线,以春风化雨培育医学英才。她们是西迁精神的传承者,是新时代的巾帼力量。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院推出「西迁巾帼新传人」专题,讲述这些优秀女性的故事,展现她们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的风采,致敬所有为医院发展默默奉献的女性工作者!

西迁巾帼新传人何爱丽:为多发性骨髓瘤提供中国方案

何爱丽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名医、名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重点基地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液恶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及逃逸机制。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近 50 篇。2019 年获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为多发性骨髓瘤提供中国方案

注重科学研究 解决临床疑难问题

何爱丽教授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努力钻研新技术、新业务、挽救了无数生命,创造了诸多生命奇迹,彰显了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她热爱科学,勇于承担,不断创新,早期在导师张王刚教授的带领下,应用自主研制的白血病疫苗进行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证明有效的基础上进行了临床研究,发现其能有效提高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延长其生存期,最长达 7 年之久,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获 2003 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届台湾新光奖教金;为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免疫逃逸机制,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鉴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候选基因 MALL-34 可作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候选靶位,使该型白血病的分层诊断与国际接轨,并为分层治疗及靶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到同行的认可,学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相继以此为研究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发表 SCI 论文 2 篇,以第二完成人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在省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下进一步研发检测 MALL-34 的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试剂及其疫苗的临床前研究,有望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监测及治疗上取得突破;进行并完成了血液恶性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首次筛选出了 3 个急性白血病及 4 个多发性骨髓瘤的差异蛋白质,相关研究发表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国际血液学杂志》)及 Proteome Science(《蛋白质组科学》)。

西迁巾帼新传人何爱丽:为多发性骨髓瘤提供中国方案
何爱丽在工作中

勇攀医学高峰 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何爱丽教授团队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M)缺乏有效免疫治疗靶点及治疗方案这一难题,以 500 余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清学分析法、蛋白质组学、诊断学等技术,从基因、细胞、临床方面集中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最先发现血小板因子 4 是初发 MM 治疗反应及预后的指标,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该项研究何爱丽以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为了给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血液科主任何爱丽教授在学科带头人张王刚教授的指导下,带领团队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采用国际最前沿的治疗技术-CAR-T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他们的论文发表于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血液学与肿瘤学杂志》),被引用 200 余次,同时被选为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的开场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在美国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该论文也被选为大会报告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成果被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报道,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轰动,来自各个国家咨询和要求合作的同行络绎不绝。美国和欧洲的血液专家也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赞这项研究成果是来自中国的「black horse」(黑马)。2018 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何爱丽团队再次向大会报告了最新数据,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患者慕名前来,极大提高了交大二附院、西安交通大学乃至中国血液学科的声誉。

2017 年曾经有一位外国的骨髓瘤患者不远万里慕名而来,这位「洋病人」患有复发性骨髓瘤,为了延长生命,这位富有的互联网创业者随时都在关注着骨髓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17 年在网络上看到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血液科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后,他立即乘飞机来到西安,要求参加临床治疗。当听到何主任说,这里的条件和欧洲、美国也许有一定差距,让他再考虑考虑时,他坚定地告诉何爱丽,在此之前他已经研究过血液年会上的相关报告,他在欧洲、美国也都治疗过,他来到中国、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血液科,最看重的是这里领先世界的技术,他相信中国医生的医术!于是,他也成为交大二附院血液科 CAR-T 临床治疗 57 例患者中唯一一个外国人。令何爱丽欣慰的是,经过精心治疗,他的检查结果现在已经达到了骨髓瘤治疗中最理想的「完全缓解」状态,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在治疗的过程中,他感慨地对何爱丽说:「Doctors and nurses are excellent!」(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是杰出的!)

2017 年 1 月 1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院士一行莅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题调研血液内科开展的 CAR-T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取得的显著疗效。陈竺院士亲切看望了当时正在进行 CAR-T 治疗的患者并对临床病案亲自进行审阅,对二附院血液科在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赏和肯定。他说,在 20 世纪 60 年代建造的普通病房里也能创造出世界奇迹,令人赞叹!他表示,非常高兴看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研究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全体医务人员能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在环境普通的病房中干出了伟大的事业,无论是疗效、安全性、副作用的控制上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惊喜的效果。他指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研究是人类共享的,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将会为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西安方案。

授人以渔 培养教育医学人才

何爱丽教授 30 余年来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和双休日,克服了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注重传帮带,师德高尚,不仅传输知识、教会方法,还在于传递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院的热情。针对本科生教学注重抓基本、打基础,开展启发性思维教学,临床实践中手把手教学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研究生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方位培育人才,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临床技能及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得到各种能力训练,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成为国家栋梁。「能跟何爱丽导师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业,我太幸运了!何老师不仅教给我医术,更可贵的是她身体力行,教我任何时候都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每一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让我受益终生!」博士武冬谈起导师何爱丽,非常动情地说了这番话。

何爱丽教授言传身教,平时在接待患者时,总是考虑如何既治好患者的病,又尽可能减少费用,总是会为患者拟定好几套治疗方案,让患者根据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只要是患者需要,何爱丽教授从来都不考虑自己的休息、吃饭有没有时间,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何爱丽既是交大医学部内科系的主任和博士生导师,也是交大二附院血液科的主任,几乎天天都要两头忙。有的时候忙得顾不上吃饭,她就拿起办公桌上的两个西红柿对武冬说:「咱俩一人一个吧,当晚饭吃,节省时间,等下还要开会......」

自 1989 年毕业留校以来,何爱丽从医 30 余载,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医教研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同时,她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钻研新技术、新业务。她与爱人都是医生,而且都在各自单位担负着科室领导责任,日常工作非常忙碌,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医学技术上。在她以身作则的带动下,血液科室骨干、青年医生把工作当事业干,形成了勇于承担、不断创新的良好科室氛围。

何爱丽医生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其中的文字,也许正道出了她的心声:「医生的工作于我而言早已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没有双休的概念,也远离了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患者的病床旁、研究生的组会上。然而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无怨无悔...... 我觉得虽苦犹甜,既充实又快乐。三十载医学路,三十载医学人,岁月不曾磨灭我当初的满腔热情,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回报国家和社会,愿世界永远充满温暖。」

西迁巾帼新传人何爱丽:为多发性骨髓瘤提供中国方案
何爱丽(中)在工作中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