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17
原创

「医」心为民,情暖人心——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一病区的暖心故事

为贯彻落实清廉广西、清廉柳州建设的部署要求,着力打造廉洁从医、医患关系清朗和谐的清廉医院。眼科一病区医护人员立足本职岗位,把廉洁从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01 亲情服务,医患和谐

这是一个平常的晨间早交班,值班人员汇报完交班内容后,荣德彦主任不忘嘱咐道,「45 床是一位 90 岁的患者,双眼视力均为光感,行动不便,大家也多关注一下……」 这是荣德彦主任从医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特殊病人,总会叮嘱大家多留意,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医」心为民,情暖人心——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一病区的暖心故事
荣德彦主任(左一)为莫阿婆检查眼睛

这位 90 岁的阿婆姓莫,身材瘦弱,家境清贫,在她 70 多岁那年上山为母亲砍柴时不慎跌落山腰,此后便落下了终身残疾,腰部再也直不起来。近年来她发现视力下降明显,看东西越发吃力,原来还能看见人的轮廓,现在只有光感了。家人便将老人家送到我院治疗,当时接诊的荣德彦主任,了解情况后给予了莫阿婆最大的帮助。

「医」心为民,情暖人心——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一病区的暖心故事
荣德彦主任拉着莫阿婆的手

考虑莫阿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住院期间,医务人员都给予莫阿婆更多的照顾,术前由专人用轮椅推送检查;生活上关注莫阿婆的实际困难,送餐到床旁;手术安排时将莫阿婆放在最前面,以免长时间等待造成身体不适;由于莫阿婆背驼,不能平卧,手术室医护人员为她垫好背部,并将身体调整到最舒适的体位……整个手术过程很顺利。

术后第二天,主刀医生荣德彦主任来查房,特别走到莫阿婆床前,亲切地询问莫阿婆的情况,莫阿婆高兴的说,她能看见了。术后检查时莫阿婆可以不用拐棍也能自己走到检查室。看到母亲重见光明,最开心的要属莫阿婆的子女们,她的女儿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山歌,淳朴动情的歌声引来大家的阵阵掌声。

「医」心为民,情暖人心——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一病区的暖心故事
护士与安保人员将莫阿婆搀扶上车

荣德彦主任常说,患者到我们医院就诊、住院,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主动关心他们,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要常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

02 医者清,则患者乐

眼科一病区的邓秋琼副主任上手术前,将一个红包递交给病区护士长,特别交代道,「这是某某床某某患者的家属塞来的红包,我推辞不下,你帮我存进这位患者的住院押金里,我手术结束后,你再把押金单给她家属。」说完便上手术室了。

「医」心为民,情暖人心——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一病区的暖心故事
邓秋琼副主任为患者检查眼睛(资料图片)

病区护士长处理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虽然医患双方入院就签署了「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但是部分患者和家属依然会选择这种方式想获得医生的特殊「照顾」,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医生认真地做好手术。

邓秋琼主任在结束手术后,和护士长一起下病房看望这位患者,告诉他们手术很顺利,不要太担心,并将存好的押金单交给患者家属,「这红包我们不能收,你们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即使你们不送红包,我们都会用心做好每一台手术,尽全力治疗每一位患者,这是用你们的红包存的押金单,你们拿好。」听了这番话,患者家属连连表示感谢。

「医」心为民,情暖人心——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一病区的暖心故事

医者清,则患者乐。退的是红包,得到的是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医务人员要坚决守住廉洁底线,拒腐防变,做老百姓信赖的好医生。

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人员的使命,「以患者为中心」是从医者的初心,常怀对这份职业的信仰与热爱,才能不负人民信赖。让我们把「清廉」的种子深植内心,用「仁心仁术」浇灌它,常常给它祛「虫」除「害」,让「清廉」之花处处绽放。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