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17
原创

热点热议,真知灼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构建胸部肿瘤新平台,纵论肿瘤免疫新格局

携手并进,砥砺前行!

2022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5 日,第十一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学术周)在杭州隆重举行。深耕胸部肿瘤学术交流十一载,西子论坛已经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是会议一直以来的承办方,在此期间也逐渐成长为学科建设与临床诊疗的高地。

热点热议,真知灼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构建胸部肿瘤新平台,纵论肿瘤免疫新格局
2022 年西子论坛胡坚教授大会现场照

丁香园对论坛内容进行了全程直播,并在会议进行期间,特邀大会执行主席、浙大一院普胸外科胡坚教授围绕论坛议程、胸部肿瘤热点、胸外科国际化交流、手术规范化以及年轻医生成长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大咖云集而至,前沿论道碰撞思想火花

为期一天半的主论坛,两天手术演示交流,4 个持续两天的专题热点学术分论坛,20 个优秀胸外科手术团队展示交流,300 余位国内外权威知名胸部肿瘤多学科专家参会,近百个学术热点议题。面对这样的议程安排,正如胡教授所说,十年磨一剑,西子论坛站上新起点,成为兼具多学科融合与产学研创新的浙江与全国学术对话的新平台。

众所周知,肺部肿瘤、食管肿瘤和纵膈肿瘤这三大肿瘤给国人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特别前两者分别位居中国高发肿瘤的第一位和第六位 [1],因此如何令海内外的胸部肿瘤同道在西子论坛上更好地交流,共同提升疾病研究与诊治水平,是胡教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介绍说,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本届论坛结合了「线上+线下」双模式,以学术周的形式呈现。会议前期邀请到全国主要临床医学中心的「刀尖上的舞者」们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手术演示。

热点热议,真知灼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构建胸部肿瘤新平台,纵论肿瘤免疫新格局
2022 西子论坛手术直播讨论

在重磅大咖云集的多学科主论坛中,与会专家围绕肺癌免疫新篇章、肺癌外科前沿及多学科融合、食管癌治疗新格局、纵膈肿瘤治疗现状及创新做专题讲座。在胸外科主论坛中,胸部肿瘤的临床前沿和发展方向得到深入探讨。

同期进行的分论坛设置了覆盖广泛的主题,专家聚焦于胸部肿瘤的精准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加速康复和护理等热点问题,围绕疾病诊疗的难点、疑点和争议点以及重要指南共识进行了深入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令无法亲临会场的胸外科同道也能收获满满的会议干货,西子论坛的全部内容均可通过在线直播第一时间体验,也可事后通过回放反复琢磨。

点击查看 2022 年西子论坛精彩回放

引领技术革新,聚焦肺癌微创诊疗

伴随各式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胸部肿瘤的临床诊疗,诊疗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这一点在西子论坛议程设置中有着鲜明体现。与此同时,浙大一院普胸外科团队积极引进、尝试并创新这些技术,科室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胡坚教授介绍说,2009 年,浙大一院胸外科依托医院的快速发展,走上了专科化建设发展的快车道。借助这一发展契机,科室在早期肺癌,尤其对早筛早诊早治进行了深入探索,以微创和根治为原则,规范化基础上的个性化治疗,实现快速康复,为患者造福。

热点热议,真知灼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构建胸部肿瘤新平台,纵论肿瘤免疫新格局
2022 西子论坛浙大一院普胸外科演讲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普胸外科的临床实践模式得到大幅改变,从快速康复到日间手术,再到周末手术,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科室诊疗水平正在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不仅如此,通过向浙江其他地市医院相关科室提供合作和帮扶,还建立起 11 个分中心和 40 多个示范病房,带动全省快速康复进入发展快车道。

胡教授谈到,机器人技术对胸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2014 年 9 月,浙大一院普胸外科开展第一例机器人肺癌手术,时至今日,无论是手术量,还是术后疗效,均在全国名列前茅。不仅如此,科室还从临床问题出发,与全国同道一起,为机器人的专科化和智能化迭代提供临床思路。

此外,磁导航技术加快了微创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又称自然腔道技术,即通过自然腔道达到病灶部位,切除病灶,最终实现肿瘤的治疗。利用磁导航技术,可深入末端肺结构,可进行术前活检定性,术前病理精准定性,并实现无痕化手术治疗。

胡教授表示,浙大一院普胸外科团队已经开展大量基于磁导航技术的手术,令早期肺癌手术的微创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普及,让一部分手术患者术后自己走出手术室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胡教授特别提到,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拥有了手术的机会。新辅助治疗有助于缩小降期患者病灶,消除肿瘤微转移灶,提高手术切除率,为患者提供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术后进行辅助治疗,消灭残余病灶,继而实现少复发、迟复发乃至不复发的目的。

规范化同质化,夯实新技术致远之路

在本次西子论坛中,「规范化」是一个被多处提到的关键词。2022 年 2 月 21 日,国家癌症中心印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强调,要加大肿瘤规范化诊疗过程中相关业务培训及考核力度,开展包括肿瘤诊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诊疗指南(规范)、临床路径、用药指导原则等培训。充分发挥专家力量,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肿瘤规范化诊疗意识。

胡教授表示,胸部肿瘤新技术新方法的确给广大患者带来重大获益,但如何用好这些技术方法,做到规范同质基础上的个体化,目前仍有短板之处。

以外科手术为例,经历了经典手术、杂交手术、介入手术、微创手术和无痕手术的发展,如何定义或规范最佳适应症,还需要我们利用大量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来进行总结和证实。

医疗器械的使用要严格遵循规范化原则,只有在令患者得到最大获益的基础上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才能行稳致远。

胡教授介绍了团队承担的国家「十三五」重大课题——「医用内窥镜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课题组目前已完成国产筛查用超细纤维支气管镜、超细微损伤胸腔镜的研发、转化与试点应用,今后,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依据赫捷院士提出的「规范、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建立新技术使用规范,真正把规范化同质化落实在临床诊疗中,造福广大患者。

提升人才国际视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高科技技术、仪器设备是微创手术的基础,但高质量的医疗团队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是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胡教授表示,基于这样的人才观,浙大一院普胸外科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模式是,老教授老专家们言传身教,中青年骨干勇挑大梁,让年轻医生迅速成长。目前,科室已经形成一个人员配备合理的良好人才梯队,团队成员从最早的 9 人,到现在已达到 46 人,近期还会加盟一批重要成员。

胡教授特别强调,现代医学充满创新元素,国际化的视野和交流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医护人员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的对外交流能力是团队保持创新动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也是西子论坛十分注重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原因。

热点热议,真知灼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构建胸部肿瘤新平台,纵论肿瘤免疫新格局
2022 西子论坛线上云交流

他还表示,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参与或组织国际性的临床研究,在国际临床的研究领域里面持续提升和彰显我们中国医护人员的地位,这是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这需要年轻医生从求学和成长时期就要心存这种意识。浙大一院普胸外科不仅积极接纳国际进修生和国际留学生,而且还与哈佛、梅奥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共同进行博士生的培养。

短短六天会期匆匆而过,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胡坚教授表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期待领域内同道能够携起手来,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浙大一院普胸外科也将继续坚持瞄准医疗领域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探索原创性成果突破,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资料

[1]Zheng R, Zhang S,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2, 2(1): 1-9.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