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2-03
原创

润心科普丨耳朵里的「小宝藏」——小小耵聍

每个人的耳朵里都藏着小宝藏

那么,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那就是耳屎!

你可别嫌它恶心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耳屎是如何形成的?

耳屎又称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的混合物。

润心科普丨耳朵里的「小宝藏」——小小耵聍

我们常见的耳屎,有干干的,薄片状的。也有浅黄色的,块状的,还有湿润的黄褐色且不成形的。正常情况下耵聍是一个淡黄色的、像蜡片状的干性物质,但也有人因为耵聍腺分泌旺盛,分泌的耵聍较软、较稠,俗称糖耳屎或油耳屎。

耵聍的作用

耵聍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醇类、脂肪酸、灰尘及皮屑,可分为干性和湿性。

因此,干性的耵聍像一层薄膜一样附着在外耳道上,具有润滑、防水的作用,避免水渍、创伤、异物的损伤。而湿性的耵聍则像油脂一样辅助在外耳道上,阻挡细菌、灰尘、飞虫等。

研究发现耵聍内还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脂质,可抑制耳道里的细菌和真菌繁殖,保护耳道健康。

掏耳朵的危害你知道吗?

1. 耳道感染

用手指掏耳朵时,如果不小心过度用力,可能会破坏耳道的皮肤,从而引起感染,特别是在耳道本身有炎症或伤口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感染。

2. 外耳道炎

经常掏耳会导致外耳道炎,导致耳道肿胀、疼痛、瘙痒或听力下降。

3. 鼓膜损伤或穿孔

用棉签或掏耳勺的时候,用力过度,很有可能会导致鼓膜的损伤,或者鼓膜穿孔。从而影响听力。

4. 耳聋

掏耳时如果损伤到听小骨,可能会导致听力损失甚至耳聋。

5. 颅内感染

掏耳导致鼓膜破裂后,可能会使外界的细菌进入颅内,从而引起颅内感染。

正常情况下,由于外耳道的纤毛运动,联合下颌骨的运动,例如吃东西咀嚼、说话、咳嗽等,耵聍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请不要自行掏耳,让我们还给外耳道一个健康的环境,一定要在耳鼻喉科医生的可视镜下进行耵聍清理!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