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1-05
原创

「缓解」或「逆转」糖尿病,这几类人更容易达到……

半个月前,37 岁的刘先生「糖尿病缓解」的案例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纷纷在后台留言询问。那么今天,我们依旧邀请内分泌科住院医师金钗,来为我们详细讲讲「糖尿病缓解」。

糖尿病的症状?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典型的病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主要表现为

●老是口干,特别想喝水,经常夜里都要起床喝几次。

●近来小便特别多,特别是在晚上睡觉后,需要频繁起夜。

●吃得特别多,可还老是觉得饿得慌。

●吃得特别多,反而瘦了不少,还老是觉得全身没力气。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起病比较隐匿,这些典型的症状并不一定完全出现。有些症状例如皮肤色素沉着,伤口不容易愈合,反复出现尿路感染,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等,也可能是血糖升高的表现。

「缓解」或「逆转」糖尿病,这几类人更容易达到……
(图片素材来源于千库网)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①肥胖和超重的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群,体内脂肪过度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调节。体重指数 BMI ≥ 24 kg/m²属于超重,≥ 28 kg/m²属于肥胖。

②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会下降,胰岛素分泌功能会减弱。

③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人群。

④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的人群,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⑤有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

⑥长期久坐不动的人群,缺乏体力活动者。

⑦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或其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药物,比如类固醇类药物使用的人群。

⑧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有黑棘皮病者等

如何诊断糖尿病?

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有多食、多饮、多尿、不明原因体重减少的糖尿病典型症状。若患者具有以上典型症状,且同时存在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①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血糖 ≥ 11.1 mmol/L

②空腹血浆血糖 ≥ 7.0 mmol/L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 2 h 血浆血糖 ≥ 11.1 mmol/L

④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

如果仅仅是化验指标偏高,但没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的话,还不能确诊为糖尿病,需要改日复查确认。

确诊糖尿病后一定要治疗吗?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

①饮食管理: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②运动锻炼: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

③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

④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⑤教育和心理支持:了解糖尿病知识,保持积极心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饮食、运动是基础,对于刚发现糖尿病并病情比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后,是存在不需要药物就能把血糖控制好的。当然,对于血糖比较高的患者,还是建议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药有依赖性吗?

糖尿病的药物可分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类降糖药物两种。降糖药是没有依赖性的,糖尿病能不能停药,是由患者本身的病情决定的。有些人通过治疗后,药物能停下来,达到糖尿病缓解。

胰岛素本身没有依赖性。胰岛素,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胰岛产生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它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有些人,尤其是患糖尿病时间短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很大的机会获得胰岛功能的恢复,自身就能够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这个时候胰岛素就不再需要注射了。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 1 型糖尿病或胰岛功能很差的,已经到了恢复不了的地步,这种情况就会依赖胰岛素。

所以说,不依赖胰岛素的人,就算注射了胰岛素,短期内也是可以停下来的。但是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话,胰岛功能就会变差,甚至坏到无法恢复的地步,就会依赖胰岛素治疗,所以说还是建议糖尿病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情况下会考虑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适用于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急性或者慢性并发症患者(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肝功能不全等),手术、妊娠和分娩者,新发病且与 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者,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

尤其对于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 HbA1c ≥ 9.0% 或空腹血糖 ≥ 11.1 mmol/L 伴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还有,如果已使用 1 种口服降糖药或 2 种降糖药联合治疗仍存在明显的高血糖(如 HbA1c ≥ 9.0% 或空腹血糖 ≥ 11.1 mmol/L)乃至酮症,亦可直接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时间 2 周~3 个月为宜。

总的来讲,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站在患者的位置上,我们首先得接纳和认识胰岛素治疗对我们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哪些人能够实现糖尿病缓解?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都可以实现糖尿病缓解,并尝试停药,只有达到一定条件的糖尿病人,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医师会根据病人的病程、BMI、胰岛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评估 T2DM 患者的缓解机会。

其中,病程小于等于 5 年的超重肥胖;有一定胰岛功能、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最有希望实现。

怎样实现糖尿病缓解?

主要是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上主要是要注重饮食营养治疗,对合并肥胖的 T2DM 患者,限能量平衡饮食(CRD)配合运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极低热量膳食(VLCDs)、间歇性断食、生酮饮食等,均可促进早期 T2DM 缓解。还有就是运动治疗,建议每周不少于 150 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同时应进行不少于 2 次的抗阻运动。

另外就是药物治疗。接受过胰岛素强化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治疗「糖毒性」被解除,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可以逐步减药停药。

肥胖的 2 型糖尿病缓解, 通过有效地减重(包括节食、运动减重或者药物减重、手术减重),机体胰岛素抵抗明显减轻,血糖恢复正常,可以减药停药。

停药的过程需要注意哪些?

①停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突然全部停药,要 1 片甚至半片地减,能减到什么程度就减到什么程度,不能硬减。

②在血糖偏低的时候减药,如果血糖尚处于满意范围的高限,最好不要急于减药,对老年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指标可以适当放宽。

③减药后更要注意配合饮食和运动疗法。不能自认为「糖尿病已经好了」而掉以轻心,如果放松饮食及运动疗法,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复。

④停药或者调整药物期间,也要加强血糖监测,一旦发现血糖波动较大的时候,就要及时联系医生重新启动药物治疗或增加药量。

减量、停药是糖尿病患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但需注意的是,停药与否需由专科医生充分评估后再行决定,切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此外,糖尿病缓解状态并不是永久的,处于缓解状态的患者仍然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医生定期随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