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3 日,东阳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的病房内,来自四川省南江县的张先生母子顺利出院,这也是去年 11 月份以来,第 8 位四川南江县来院救治的心脏病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缘起:跨越千里的救心路
「旅客朋友们,飞机已顺利着陆,请拿好随身行李……」
伴随着轻柔的播报声从客舱响起,一架从浙江飞来的客机降落在了四川的恩阳机场。东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杜海军拿起行李下了飞机,踏上四川的土地,开启了援南江之路。
今年年初,杜海军主任接受了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支援南江任务。从那以后,每月便抽出十多天的时间,从东阳来到南江开展工作。
「对口支援四川南江,不仅是医者初心的使命,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杜海军主任说道。
来南江后,杜主任非常重视对四川南江当地医院的学科建设及技术传帮带,引入了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动脉瘤栓塞、肺癌的介入手术等技术,填补了南江县介入技术领域空白。
同时,作为东阳与南江两地的牵线人,杜海军主任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利用自身专业医疗能力对心脏病患者进行评估,并为需要进行救治的患者牵好线、搭好桥,保障东西部协作「扶心工程」的顺利与畅通。也就是在十月下旬的那次援南江任务中,杜海军主任第一次见到了去当地医院看病的张先生母子。
据张先生介绍,他的母亲两年前在没有明显诱因下出现了胸闷、乏力的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程度会加剧。经过当地医院检查,张先生母亲患有心脏瓣膜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在南江当地,暂时不具备开展心脏手术的能力,而且手术费用也是一个问题。这让张先生母子犯了难。
了解到张先生母子的情况后,作为东西部协作「扶心工程」的牵线人,杜海军主任联系了他们,并向他们介绍了相关政策和东阳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救治能力。同时,经过综合评估,也表示张先生母亲的情况是可以前往东阳进行救治的。
缘汇:过硬技术治愈人心
十月底的气温已经渐渐开始凉了下来,经过对接,张先生的母亲住进了心脏外科的病房。
针对张先生母亲的病情,心脏中心主任陈立军所带领的心脏手术团队联合麻醉、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科室展开了术前讨论。
陈立军主任介绍,张先生的母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加房颤,在传统手术中一般会选择以换瓣治疗为主,同时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来应对房颤。但这样的隐患就在于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果剂量控制不好会引起内脏、脑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针对这一情况,陈立军主任改变策略,在进行瓣膜治疗的同时,利用射频消融技术对房颤进行治疗。让张先生的母亲手术后无需终身抗凝治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而这样治疗的底气就在于目前东阳市人民医院心脏科在外科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将房颤转成正常心率的技术位于全省的前列。
治疗方案确定后,11 月 3 日,在麻醉科与重症监护室的保驾护航下,陈立军主任上台,为张先生的母亲实施了二尖瓣替换、三尖瓣成形、左房血栓清除、左房折叠、房颤射频消融、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无影灯下,陈主任精准下刀,常规建立起体外循环,射频消融钳、缝合线、手术刀在手中不停切换,对心脏的病灶部位依次进行处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最终撤除体外循环,逐层关胸,手术顺利结束。
经过几天的康复治疗,张先生的母亲顺利出院。
缘续:医术仁心情牵两地
浙江东阳与四川南江所牵起的这一根线,是「援」更是「缘」。
从「援」说开,便是 2021 年开启的东阳-南江两地东西部协作新篇章。那一年,东阳市人民医院妇科陈旭伟等医生作为首批支援南江的医务工作者,前往南江县人民医院展开交流。
至今,已有来自消化内科、介入科、儿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等多个专科的 10 余名医生。按既定计划前往南江,为当地专科建设、技术引入以及两地间医学交流贡献力量。
从「缘」说开,便是得益于已实施了十二年的康心关爱项目。该项目由浙江省红十字会和东阳市人民医院联合举办,自 2011 年 8 月启动实施以来,已在金、丽、衢等地救助了 1000 余名患者,救助金额达 2000 余万,为众多家庭解决了「心病」。
面对肩上的责任,杜海军主任这样说道,「东西部协作的重任现在落到了我的肩上,我也将努力发挥好「纽带」作用,为更多南江心脏病患者成功实施手术。」
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人们表达最真挚情感时常用到的字。东阳与南江两地的医务人员,用「心」牵起了守护心脏病患者健康的生命之线。东阳市人民医院心脏手术团队也用技术实力与优质服务,让浙中乃至省外的心脏病患者感受到了治疗心病的真诚之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