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演员因怀孕后做检查,查出脑动脉瘤」热搜引发了大量的关注与讨论,据该演员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怀孕去检查,都不知道身体里有这么大隐患。
颅内?动脉瘤?可能绝大多数人下意识会紧张害怕以为要做手术了。颅内动脉瘤虽然有一个「瘤」字,但并不是肿瘤。它是颅内血管壁的薄弱部位,在血流的冲击下,向外异常膨出并隆起,一般形态像气球一样突出,类似肿瘤的样子。动脉瘤虽以瘤结尾,却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并不会无限增殖及转移他处。然而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危害极大。
1、未破裂动脉瘤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因动脉瘤压迫周围神经或脑组织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外展受限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可出现一过性眼前发黑、肢体麻木、失语等。
2、破裂动脉瘤患者可出现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还可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出血量较大时,可迅速陷入昏迷,甚至猝死。脑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首次破裂后,致死率约 30% - 40% ,若未及时治疗,再次破裂的死亡率更高,可达 60% - 80%。即便经过治疗存活,致残率也约在 30% - 50%,可能出现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具体数值会因个体差异、动脉瘤大小位置、治疗时机及方式等有所不同。
家族遗传:临床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具有遗传倾向,部分为家族性动脉瘤,尤其是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家属更易发生动脉瘤。
慢性病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患脑动脉瘤疾病的风险会更大一些。
先天性因素:颅内动脉管径厚度是颅外相同管径血管厚度的 2/3,在发出分支的分叉部又最易受到血流冲击,脑动脉管壁中层出现裂隙,有残留的胚胎血管或是先天动脉发育存在异常与缺陷,易受血流冲击形成动脉瘤。
不良生活习惯:诸如抽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的人,其中抽烟的风险已经得到确切证实。每周吸烟 20 根,患动脉瘤的风险大大高出非吸烟人群,尼古丁在动脉瘤的发生与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脑动脉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
CT 动脉血管成像(CTA)。
动脉瘤的治疗取决于其大小、位置和增长速度。治疗方法包括:
1、保守治疗对于未破裂且无症状、直径较小的动脉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建议在发现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监测其变化。同时根据病情,控制高血压,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2、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有破裂风险的动脉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如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是脑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式,该术式对动脉瘤的位置有一定要求,易暴露的前交通、大脑中、后交通及大脑后单发动脉瘤采用该方法是可行的,对于位于颅底(颈内、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血泡及多发动脉瘤治疗存在局限性。且开颅增加动脉瘤再次破裂、感染及神经损伤等风险。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采用股/桡动脉穿刺引入微导管等栓塞系统,利用微导管把微弹簧圈填入动脉瘤腔中,致密的填塞使瘤腔内血流速度下降、血栓形成、瘤颈内皮化达到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或治愈动脉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运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等。
◆保持血压稳定,避免漏服或停用降压药,用力排便等。
◆遵医嘱按时、合理用药。血管内治疗术后,部分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服药期间出现皮肤黏膜或尿便出血及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应立即停药就诊。
◆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多食蔬菜水果等。
◆注意天气变化,预防和治疗感冒,避免咳嗽等。
◆继续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可以适量运动如散步等,避免剧烈的运动,避免患肢单独外出、游泳等。
◆定时复查,出院后 3~6 个月复查一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