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伟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学术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副研究员。
嗅觉,作为一种远古的感觉功能,与我们的生命和活动紧密相连,或许曾经的你拥有极其灵敏的嗅觉,但却因为一次感冒、一次鼻炎、一次发热而短暂或长久地失去了它。作为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感知之一,让我们一同走进嗅觉的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寻导致嗅觉减退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嗅觉是具有气味的微粒(嗅素)随吸入气流进入鼻腔,接触嗅区黏膜后溶于嗅腺的分泌物中,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嗅球、嗅束传至皮层中枢所产生的感觉功能。
1. 鼻腔或呼吸道其他部位结构异常。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肿瘤等,使得空气不能经呼吸到达嗅区,从而造成嗅觉障碍。
2. 嗅粘膜感受器或颅内嗅神经系统病变。如外伤、放疗、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等。
3. 神经退行性疾病,嗅觉减退为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等疾病早期表现。
4. 先天性嗅觉障碍等。
1.对因治疗
区分症状,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通过保护和修复受损的嗅觉神经细胞,维持嗅神经传导递质正常功能的发挥,以实现嗅觉功能的恢复。必要时还可辅以心理、康复等治疗。
2.嗅觉训练
嗅觉训练是通过反复嗅吸各种嗅剂来提升嗅觉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鼻息肉等疾病。具体训练方式如下:准备玫瑰、桉树、柠檬、丁香四种嗅觉康复训练气味精油;打开玫瑰气味精油瓶盖后,将瓶口移至距鼻尖 3 - 5 公分处,嗅闻 10 - 20 秒钟;休息 10 秒钟,淡化玫瑰精油气味;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嗅闻桉树、柠檬、丁香气味精油。整个训练过程时长约 5 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训练 1 次(最好是早餐前及晚睡前),坚持不少于 4 个月。
3.避免受凉感冒或接触过敏原
急/慢性鼻炎均可引起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或产生大量分泌物使鼻腔阻塞。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接触过敏原,出行时规范佩戴口罩。
4.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平时生活中应戒烟戒酒、保证规律作息,放松心情,积极适当锻炼等。
耳鼻咽喉科专家温馨提示
嗅觉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出现嗅觉减退、嗅觉丧失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诊,切莫粗心大意,错过治疗时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