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最为复杂一类神经系统疾病,一千个「植物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情况。
对大多数人来说,植物人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群体。陌生是因为大部分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而熟悉更多的是来源于影视剧中的剧情。
那么,现实生活中植物人是怎样的?哪些「植物人」能被唤醒呢?又怎样科学地唤醒他们?
好消息:命保住了,有了微意识
坏消息:还没彻底清醒,要继续促醒
「他在去年 12 月底的时候,突发的脑出血,在外院做了清除术,但是术后就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而且有术后合并重症肺炎,在发病 28 天后带着呼吸机转到我们这里,寻求进一步治疗。」四川蓝生脑科医院脑复苏中心肖安兵主任说到,「目前,我们通过 ICU、消化内科、高压氧治疗中心等多学科联合协作,已经帮助他度过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等多重难关,更重要的是,患者现在已经进入了微意识状态,对外界的指令已经有了反应。」
「植物人」在医学上称之为意识障碍,是指各种严重脑损伤导致的意识丧失状态,其中慢性意识障碍是指丧失意识超过 28 天的意识障碍疾病,包括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
根据美国神经病学学院(AAN)提出的确定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的诊断标准(2002),这两种意识障碍有以下特点:
对于这类进入到微小意识状态的患者,家属要抓住机会进行促醒治疗。因为目前的研究证明,处于微小意识状态的患者苏醒概率远远高于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就有可能一直处于这个状态,不会再有变化。
谈到张大爷接下来的促醒计划,肖安兵主任充满信心,他认为,微意识状态就像是被野火燎过的原野,在患者、家属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合适的时机,它会给人意外的惊喜。
2024 年 3 月,四川蓝生脑科医院成立了脑复苏中心(神经重症加护病房)。
肖安兵主任介绍,脑复苏中心(神经重症加护病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抓住患者醒来的时机。因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特殊性,治疗并非立竿见影,往往回馈得缓慢,需要我们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神经重症加护病房作为 ICU 和普通病房间的过渡,通过 MDT 多学科团队协作,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尽早转入普通病房,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改变了以往意识障碍患者从 ICU 出来后,在仍然处于昏迷状态就被直接转入普通病房的情况,构建起更加科学的「ICU-HDU-普通病房」三级阶梯康复体系。
同时,相对于典型的 ICU 病区,脑复苏中心相对开放的探视管理模式,使患者家属可以积极参与到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成为可能,更有利于昏迷患者的苏醒,早日回归家庭和正常生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