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单眼或双眼发病,多位于鼻侧,也可以出现在颞侧或者双侧,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它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从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开始,呈三角形外观,逐渐侵犯角膜并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这多见于户外劳动者,和紫外线的关系密切,同时与风尘,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也有关。因此户外工作者或者在紫外线较强的地区,发病率明显升高。但一些室内工作者,甚至儿童也有发病,成因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定论。
Q2 翼状胬肉怎么治?
翼状胬肉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药物通常只能起到润滑和缓解炎症的作用,但很多时候并不能阻止病情进程,所以手术仍是治疗主要手段。
术前 术后 | |
早期胬肉 | |
中期胬肉 | |
晚期胬肉 |
但很多患者,甚至医生,都被灌输了这样一个观点——翼状胬肉不能太早手术,做了也容易复发。
真是这样么?
Q3 翼状胬肉什么时候手术?
首先,从手术方式的发展来看。
以往的手术都是单纯切除术,术中为了止血,甚至会用烧灼止血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术后炎症反应重,眼红时间长,而且容易复发。而且一旦复发,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增生,原来花十几年长成的复发只需几个月,还比原来更大。有的患者因为反复发作和手术而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同时因为合并眼球表面的黏连而影响了眼球的转动。
但现在改进后的手术,多联合结膜移植(或角膜干细胞移植),使复发率已经大大降低,国外甚至提出了「PERFECT」(完美)翼状胬肉手术的概念,不仅复发率降低到 0.1% ,还把翼状胬肉手术推到了一个美容手术级别的概念,因此只要掌握好手术方式,翼状胬肉的复发似乎不可怕了。
其次,从术后效果来看。
翼状胬肉的生长是逐步侵入角膜的,长得越大,手术的创面越大,所需移植的结膜瓣也会越大,因此手术损伤也更大。同时它也在角膜面留下了疤痕,而这种瘢痕残留会影响视力和美观,甚至可能要通过角膜移植才能重新获得有用视力。而且它让眼睛常常显得不够清亮,眼角容易充血,还让黑眼珠缺了个角,这让很多爱美的患者很痛苦。因此,在复发率可控的情况下,越早手术创伤越小,对角膜的影响也会越小。
另外,一个和翼状胬肉密切相关的疾病——睑裂斑,有学者认为它是翼状胬肉的一种早期形态,表现为眼角结膜的局部隆起,也有可能逐渐侵入角膜,一些患者此部位常常发炎。从干眼病的角度分析,吴双庆主任医师也建议这类患者手术治疗。「眼睛表面有一层水膜,这突起的睑裂斑或者翼状胬肉组织就像湖里的小岛,无法被泪液滋润,容易干燥发炎,加重干眼,而干燥本身造成的炎症,又会加重翼状胬肉发展的风险,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只要在患者接受的情况下,吴医师会采用和翼状胬肉同样的手术方式来恢复这个部位的正常结构。这种情况下创伤小,恢复快,又没有侵犯角膜,还能恢复美观。
简言之,翼状胬肉的手术时机可以根据患者意愿和医生手术水平灵活安排手术时机,而不是像以前所知的影响视力了才考虑手术。在复发率可控的情况下,早期手术有创伤小,疤痕轻,还能改善干眼和恢复眼部美观。
如果二十岁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让它拖到六十岁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