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4
原创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例

病史摘要

患者男,66 岁,偶然咳嗽、咳血。外院 CT:右肺上叶肺占位病变(支纤镜活检:小细胞肺癌),制定 5 次化疗,现化疗 4 次(最后一次化疗时间为 2024 年 3 月份)。既往:患高血压,规律服药,无外伤手术史,年轻时从事过矿上工作,否认过敏史,余无特殊告知。为了解肿瘤活性,申请 PET/CT 检查。

检查图像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PET-CT 横断位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PET-CT 横断位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PET-CT 横断位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PET-CT(冠矢轴位)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PET-CT(冠矢轴位)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PET-CT 延时显像(冠矢轴位)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PET-CT 延时显像(冠矢轴位)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PET-CT 延时显像(冠矢轴位)

影像表现

a. 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近肺门区团片影、病变包绕脉管生长,糖代谢稍增高,延时显像稍减低,符合恶性病变治疗后改变(肿瘤活性抑制表现),远端肺(右肺上叶前段、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膨胀不全并多发小斑片模糊影,糖代谢轻微增高,多考虑继发性阻塞性肺炎,建议随诊;

b. 右肺上叶前段(近上腔静脉旁)结节影,糖代谢始终稍高,考虑转移可能(肿瘤活性抑制),请结合既往片对比;

c. 双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以纵隔 4 组为显,糖代谢轻微增高,考虑治疗后改变(肿瘤活性抑制),建议随诊;

d. 双肺另见多发结节影,糖代谢未见增高,建议随诊。

病理结果

【高尚病例】PET/CT 在肺癌分期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病例小结

此病例反映了 PET-CT 糖代谢与肿瘤细胞活性呈正相关性,虽然肿块没有完全消失,但是 PET-CT 反映了肿瘤活性受抑制或失活,病理结果证实了 PET-CT 诊断结果,PET-CT 对肿瘤的疗效评估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信息,让临床医生更好的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病症概述

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rcinoma,SCLC)约占原发性肺癌的 15-20%。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自然病程短,发现时一般到了晚期,是一种难治性肺癌,令人闻之色变。与吸烟关系高度密切,所以男性居多,占到 80% 以上小细胞肺癌具有吸烟史。是肺癌一个特殊类型,已成为每年全球肺癌关注月讨论的焦点之一。

病理: 是神经内分泌癌的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在病理上属于未分化癌。

病理分型: 

燕麦细胞型(淋巴细胞型)

中间细胞型(梭型、多角型)

复合燕麦细胞型

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肺癌,常发生于大支气管,多表现为中央型肺癌,向肺实质浸润,形成巨大肿块。

小细胞肺癌容易在很小的体积时就发生转移,非小细胞肺癌 1 cm 以下很少转移,而小细胞肺癌常常首先表现为转移病灶的症状,检查时发现转移灶比母灶还大。

临床表现

小细胞肺癌早期无症状,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快,自然病程短,淋巴结转移较早,诊断时已到晚期。

临床分期: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将小细胞肺癌分为两期:

局限期: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同侧肺癯、双侧纵隔、同侧锁骨上区,且除外恶性心包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等情况。约占 1/2,定义为 I-III 期。简单理解,就是局限期肿瘤生长范围小,便于进行根治性放疗。

广泛期:定义为 IV 期。多发肺内转移病灶,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由于范围过大,患者难以耐受根治性放疗。约占 2/3. 局部常无症状,但转移病灶、周围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内分泌引起的肺外症状如副肿瘤综合症等较明显。

临床检验,外周血 NSE、CEA、胃泌素释放前体等升高。所以,其诊断和治疗不同于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表明,仅 5% 的小细胞肺癌可以从手术治疗中获益。大部分只能进行化疗,初始反应较好,但极易耐药、复发。

最新报道显示,免疫治疗是小细胞肺癌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种治疗手段。可将中位生存期从 8-10 个月提高到 1 年以上。

CT 表现

肺内或肺门周围区肿块,因沿支气管长轴生长,故外形多呈蠕虫状、松塔状,表面圆钝。

病变侵袭性强,见缝就钻,常见冰冻纵隔,冰冻肺门,血管包埋征,脂肪间隙消失等。

肿瘤密度大多均匀,一般没有坏死、液化、钙化等征象。

瘤体偏软,挤压力弱,破坏力不强,收缩力很弱,阻塞现象不重。

早期淋巴转移,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包埋纵隔肺门大血管,使其变形、狭窄。而对侧淋巴结转移少见。

增强后轻度强化,呈沼泽样或湖泊样强化。

鉴别诊断

1、非小细胞癌「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明显低于腺癌、鳞癌;「磨玻璃」更常见于腺癌,其次为小细胞癌,鳞癌相对少见;小细胞肺癌几乎不出现空洞,而鳞癌常因中心坏死的组织与支气管相通排出,故空洞形成率高。

2、纵隔淋巴瘤发热、消瘦、贫血和肝脾肿大等;前中纵隔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对心脏大血管推移明显,肺门淋巴结肿大较轻;肺内浸润灶相对少见;呼吸系统症状相对较轻,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3、类癌:

◆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嗜银细胞;

◆中央型多见:支气管腔内/外生长的结节或肿块,多靠近气道分叉处;边界清楚,浅分叶;合并气道狭窄,变形及梗阻改变;冰山征:部分表现为较小的腔内结节和较大腔外病灶的融合。

治疗与预后

尽管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高度敏感,但大部分患者最终都会转移扩散。几乎所有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时有全身扩散的趋向,因此联合化疗加胸部放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只在极少数局限期患者中实施;该类肿瘤的预后极差,全身化疗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症状,但由于耐药问题通常的缓解期不足 1 年。

参考文献等相关资料:

[1] 田新月, 罗依桐, 姜天淇,et al. 肺癌 PET/CT 中 18F-FDG 摄取程度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 [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3(4).DOI: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20-00295.

[2] 程楠, 张谷青, 高明,et al.18F-FDG PET/CT 肿瘤内代谢异质性参数预测肺腺癌 EGFR 基因突变的价值 [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4, 44(01):1-5.DOI:10.3760/cma.j.cn321828-20220824-00269.

[3] 王添艺, 朱荣华.PET-CT 评估肝恶性肿瘤患者 90 钇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肺分流分数效果 [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 11(02):7-10.DOI:10.19450/j.cnki.jcrh.2024.02.002.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