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摘要
女性,30 岁,平素体健,洗澡时自查触及右侧乳腺小结节,无明显不适,为明确结节性质,来我中心检查。
双侧乳房对称,外观无明显异常,乳头无明显分泌物,无明显红肿及乳头内陷。乳腺超声提示:右侧乳腺低回声占位,考虑 BI-RADS 4a 类。建议乳腺核磁平扫+动态增强进一步检查明确。
检查图像
影像诊断
影像所见:双侧乳腺呈多量腺体型。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一截面大小约 17 mmX14 mm 的类圆形结节影,局部边界欠清,轻度浅分叶,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强化曲线呈缓慢下降型;双侧乳腺亦可见多发小结节影,最大者直径约 6 mm,边界清楚,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部分明显强化,强化曲线呈上升型或平台型。双侧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侧乳头无明显凹陷,乳晕及皮肤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
影像诊断:1、右侧乳腺外上象限结节,BI-RADS4a,建议穿刺活检或进一步检查。
2、双侧乳腺小结节灶,BI-RADS3 级,建议随诊复查。
病理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Ⅲ期
诊断要点及思路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1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乳腺癌中较常见的病理类型,其病理特点是由导管内癌(原位癌)突破小导管、小叶末梢导管或腺泡的基底膜向周围间质浸润扩散形成的,少数为发生于大导管的浸润性癌。
病理学改变以导管内癌成分为主,浸润性成分不超过癌组织半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好发部位以外上象限为主,其次为内上象限和乳晕后区。疾病早中期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病理类型
乳腺癌一般按病理类型可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癌,浸润性特殊癌、其他罕见癌。
浸润性导管癌隶属于浸润性非特殊癌的一种,在乳腺癌病理类型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是乳腺导管系统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增生的恶性上皮细胞突破正常乳腺导管或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乳腺间质,继而在间质内形成的病灶。
非浸润性乳腺癌又称为原位癌,是指乳腺癌病变仅局限于乳腺导管或乳腺腺泡内,未突破基底膜,可分为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预后较好。
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等,此型较常见,约占 80%。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小管癌、乳头状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髓样癌、腺样囊腺癌、黏液腺癌等。
其他罕见癌包括分泌性乳腺癌、嗜银细胞癌、富含脂质或糖原的乳腺癌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乳腺癌,病理组织分型多源于肿瘤在镜下的特征而非其生物学行为,如梭形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等。
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曲线
腺动态增强曲线描述的是注入对比剂后病变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描述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注药后 2 min 内或曲线开始变化时,其信号强度分为缓慢、中等或快速增加;第二阶段为延迟时相即注药 2 min 后后曲线开始变化后,其变化决定曲线形态。
动态增强曲线分为三型:1、渐增型:在动态观察时间内信号强化表现为缓慢持续增加;2、平台型:动态增强早期时相信号强度达到最高峰,在延迟期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3、流出型:病变动态早期时相信号强度达到最高峰后减低。渐增型曲线多提示良性病变,平台型可为良性或恶性,流出型提示恶性。
乳腺 BI-RADS 分级
在乳腺检查报告中,通常会有具体的 BI-RADS 分级。BI-RADS 即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指的是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其将乳腺病变划分为 0-6 级,用以评价乳腺病变的良恶性,下面就来具体聊一聊 BI-RADS 分级的意义。
0 级:评估不完全,需要进一步评估。
1 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2 级:良性病变,建议每 6-12 个月随访。
3 级:可能良性病变,恶性可能性为 0%-2%,建议 3-6 个月随访。
4 级:可疑恶性病变,恶性可能性 2%-95%,建议行病理活检明确。
4A:恶性可能性 2%-10%。
4B:恶性可能性 10%-50%。
4C:恶性可能性 50%-95%。
5 级:高度怀疑恶性(几乎肯定恶性,恶性可能性 ≥ 95%),建议进行积极的治疗(活检或手术)。
6 级:活检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
小结
多数乳腺癌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显著,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在内,不易早期发现并及时就医。因此, 乳腺癌的筛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定期进行临床体检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旦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于医院就诊, 进行超声、影像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参考资料:
•[1] 徐新红.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 MRI 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D]. 南昌大学,2021.DOI:10.27232/d.cnki.gnchu.2021.000710.
•[2] 赵雪, 朱晓龙, 赵茹.MRI 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2,20(08):105-107.[3] 刘朵朵, 仲津漫, 李晓会, 杨全新. 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2021,42(03):433-437.
•[3] 王苗, 张舒.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05):26-28.DOI:10.16193/j.cnki.hnwk.2020.05.010.
•[4] 李华梅, 阳光辉, 张野等.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不规则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 MRI 影像表现及特征比较 [J]. 医学综述,2021,27(08):1651-165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