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泰康拜博口腔,吴志航医生开启了一场关于医疗本质的实践。从坚持 100% 使用橡皮障隔离技术,到为不良修复体患者反复调整三十余次;从拒绝转型高收益项目坚守基础治疗,到带领团队持续深入基层开展义诊。这位深耕基础治疗的牙医,用近二十年时间证明,在快节奏的医疗行业中,对标准化诊疗的坚持和对患者需求的尊重,从来都不是单选题。
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这个辽宁小伙的从医轨迹堪称一部「南下记」。武汉大学攻读硕士、上海公立医院历练、佛山民营机构沉淀,最终在 2015 年扎根昆明。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条跨越半个中国的职业路径时,吴志航给出了他的回答,「其实我最初只想解决一个很朴素的问题——和患者好好说话。」
在上海医院工作时,每天 200 多号患者的接诊量让他记忆犹新,「六个医生要看完 240 个号,很多时候都没有时间去做科普教育,把病情跟患者讲清楚,只能简单直接地问'治不治?不治后面还有人等'。」患者在未知恐惧下配合度较低,影响疗效与体验。治疗需医患协同,但患者常因紧张无法很好的配合操作,双方都不舒适。理想诊疗应顺畅无对抗,而非靠指令强求配合。
基层医院的特性决定了流水线式的诊疗方式,这与他在武汉大学学到的国际标准根管治疗理念形成强烈反差。牙体牙髓科是非常精细的一门学科,因无法接受治疗时间被一再压缩,两年后,他毅然转投民营机构,从此开启了"把每个病例做成精品"的执着追求。
在吴志航的诊疗体系中,有个不可或缺的硬性要求——100% 使用橡皮障隔离技术。「就像外科医生不可能不戴手套做手术,我现在如果不用橡皮障做根管治疗,会觉得是在'裸奔'。」吴志航笑着比喻。这项在国外普及却在当时国内鲜少采用的技术,成为他治疗理念的缩影。
2015 年,吴志航随爱人回到云南,了解到泰康拜博口腔是全国布局的大型口腔连锁机构,泰康的前瞻性设备投入与集团化医疗质控体系,为他的技术理想提供了孵化场,加上不错的群众口碑基础,吴志航选择进入昆明泰康拜博口腔工作。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更是得到了管理层领导的支持,泰康口腔成为他推广规范化诊疗的阵地。
年轻医生初期使用橡皮障常遇困难,如操作不当引发患者不适,易产生畏难情绪。但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技术磨砺奠定坚实基础,也是快速积累临床经验的关键。吴志航就是在多年实践中,因具备橡皮障使用条件,得以将规范化操作转化为熟练技能。因此他顶着压力推行「橡皮障革命」,通过普及宣教、病例质检、挂钩奖金等方式,坚持要求医生突破初期,用标准化诊疗来提升医疗质量。
实践证明,这项看似「费时」的技术反而提升了效率。「就像给手术台装上无影灯,视野清晰了,操作反而更精准快速。」如今,以精细的显微根管治疗为核心技术的优质诊疗服务已成为昆明泰康拜博的金字招牌,甚至吸引不少周边省份的患者专程前来就诊。
在吴志航的从医生涯中,有位特殊患者令他终生难忘。这位被不良修复困扰十余年的患者,至今也才刚而立之年。此前他经历了近十年无牙冠的生活,曾辗转华西、北大口腔等顶级医院,甚至与医生发生过冲突。大半个青春都耗在与不良修复的斗争之中,四处求医无果的他最终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进到吴志航诊室时,患者的精神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他的情况就像后背有个永远挠不到的痒处。」吴志航接手后,没有按常规方案处理,而是充分理解尊重患者的感受一点一点适应调整,补上去觉得高了就磨低,形态不对就重塑,前后调整三十余次,最终找到让患者舒适的「黄金点位」。这个耗时数月的病例,成为他「患者需求导向」诊疗理念的最佳注脚。
「技术能解决疾病,但只有人文关怀才能治愈人。」面对具体的牙齿问题,医生能够凭借专业技艺解决病症,但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必须超越技术本身——它需要细致考量患者的个体情况、用牙习惯、生活方式乃至个人偏好。口腔健康是一场需要医患携手的长久守护,从患者踏入诊所的那一刻起,营造放松舒适的就诊环境便成为治愈的重要一环。在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感受与需求更是不可或缺。正是这种将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的诊疗理念,让吴志航的每一位患者都能放下对牙科治疗的恐惧,安心地将口腔健康托付给他。
在种植牙盛行的时代,吴志航始终坚守基础诊疗阵地。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转型高收益项目时,他的回答很坚定,「牙齿就像口中的钻石,抢救天然牙永远是第一选择。」
先进设备引进初期,因费用的增加推广效率甚微,吴志航则考虑长远,他对医生们说「不收费也要把新设备用起来,把治疗效果提上去。」随着治疗效果的不断提升,医生在基础治疗领域积累了更强的专业自信。这种技术实力的增长,让医生们能够更加从容地与患者沟通治疗方案,包括价格的合理调整——因为医生有充分的把握和信心向患者证明其价值。这种良性循环不仅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也确保了基础全科治疗的高标准得以落实,最终实现医患双赢。
这种「长期主义」正在收获回报,在近年行业震荡中,他带领的团队凭借扎实的基础治疗功底,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客户留存率。在其他机构逐步重视全科诊疗的今天,吴志航已带领团队在全科诊疗探索了十年。
「真正的医疗创新不是推翻重来,而是把每个基础步骤做到极致。」如今,吴志航每周仍坚持接诊,同时带着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在他看来,那些坐飞机来就诊的少数民族患者,那些从抵触到主动要求使用橡皮障的年轻医生,都是对「坚守」二字最好的诠释。
好医生应该像普洱茶,时间越长越能沉淀出醇厚滋味。在追求短平快的医疗环境中,泰康牙医吴志航用近二十年光阴证明,真正的医术,从来都是一场与时间的温柔对话。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