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雷锋活动持续开展的氛围中,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一党支部党员、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树人,再次踏上了前往患者家中的路途。这已是他第八年坚持义务上门,为患者更换膀胱造瘘管。每月,这位古稀老人的家中都会准时响起李树人的敲门声,这一声声敲门,不仅传递着医者仁心,更诉说着医患之间的温情故事。
故事始于 2016 年,一对步履蹒跚的耄耋夫妇走进了李树人的诊室。由于患者每月需要更换膀胱造瘘管,行动不便的他们每次就诊都困难重重。李树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当即决定:「以后我到您家里免费给您更换造瘘管,您就不用再跑来跑去了。」从那天起,无论严寒酷暑,这位党员医生总是背起医疗箱,出现在患者家中,在床边贴心的为他诊疗服务。8 年时光,96 次准时赴约,李树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
「李医生比闹钟还准时!」患者老伴感动地说。疫情期间,当社区实行管控时,李树人穿着防护服也如约而至;寒冬大雪,他徒步上门;即便是上完夜班、查完房,他也顾不上休息,拿起药箱就赶往患者家中。八年里,他细心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多次控制住了尿路早期感染等并发症,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如今,患者虽已 84 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这份超越职责的守护,每一根管线、每一次检查,都被赋予了深深的人文情怀与医疗温度。
「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这份信任比什么都珍贵。」面对赞誉,李医生坦言只是践行医者本分。外科一党支部书记杨立峰表示,该事迹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党支部每月通过开展「心连心走基层 面对面解难题」、「党员专家乡村行 健康服务当先锋」等志愿活动,将健康讲座、义诊、上门帮扶等活动带到群众身边,让这种「主动多走一公里」的服务模式常态化,让更多行动不便的患者感受到了「零距离医疗关怀」。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李医生胸前的党徽上熠熠生辉。一次承诺,八年坚守,他用行动证明:雷锋精神从未走远,它就在那每月按时响起的门铃声中,在为患者伸出的温暖听诊器里,在「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医者誓言间流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