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2-06
原创

健康科普丨流感高发季,如何科学预防流感发生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为了有效预防流感病毒的传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流感、其传播途径及科学的预防措施。

一、流感病毒的种类与特点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我国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中的 H3N2 亚型、H1N1 亚型,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最快,常引起全球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的 Victoria 系和 Yamagata 系,乙型流感病毒变异相对较慢,通常引起局部流行;丙型流感在人群散发流行,主要导致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严重疾病。丁型流感主要针对猪和牛,不会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

二、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1. 飞沫传播: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他人吸入飞沫可能会感染。

2. 直接接触传播:如果直接接触流感患者的体液或污染物,如唾液、鼻涕等,再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也可能感染病毒。

3. 间接接触传播: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表面传播,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等。

4. 空气传播:在某些情况下,流感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长距离传播。

三、流感七日症状

第 1 天:打喷嚏、流鼻涕、咽痛、浑身乏力,部分患者出现腹泻、呕吐、肌肉酸痛、眼睛发红,开始低烧。

第 2 天:高热,体温达 39℃ 以上,身体疼痛。

第 3 天:反复高热、鼻塞、流涕、咳嗽,食欲差。

第 4 天:反复高热、鼻塞、流涕、咳嗽,食欲差。

第 5 天:高热好转,鼻塞、流涕、咳嗽。

第 6 天:体温正常,肌痛头痛咽痛正在好转,身体虚弱。

第 7 天:体温正常,肌痛头痛咽痛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其他并发症:对于某些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特别警惕。

四、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疾病,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特征流感普通感冒
病原体流感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等
传染性
季节性明显不明显
发热程度常见高热(39~40℃),伴寒颤不发热或轻中度发热,寒颤不常见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嗓子疼等
病程通常 7~10 天通常 3~5 天

五、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流感疫苗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抵御流感病毒的入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年应在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以确保获得最佳保护效果。在接种流感疫苗前,应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避免在发热或急性发病期接种疫苗!

日常防护措施:

1. 戴口罩,勤洗手:使用流动的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咳嗽、打喷嚏后。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和眼睛,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2. 勤打扫,常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减少感染风险,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定期消毒门把手、扶手等室内容易「窝藏」病毒的角落。

3. 少接触,避风险: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环境封闭的场所,如果确需前往,要科学佩戴口罩,降低感染的风险。

4. 讲卫生,添衣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肘袖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气候骤变外出时,及时增添衣服,避免受凉而削弱呼吸道保护力。

5. 强营养,勤锻炼:多吃鸡蛋、鱼类、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含有维生素 C、E 的水果蔬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户外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过度劳累,提高身体免疫力。

6. 有症状,要防护: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居家休息,多喝水,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居家进行健康观察,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外出或接触他人时也应当佩戴口罩。若病情加重,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

参考内容:

1.《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2023 版)》

2.《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