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成功开展复发宫颈癌图像引导近距离治疗再程放疗技术及 3D 打印模板插植近距离治疗技术治疗肿瘤患者。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阴道癌的治疗均离不开放射治疗。早期宫颈癌放疗后 5 年生存率在 90% 以上,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后 5 年生存率可达到 50%-60%。宫颈癌首次治疗至关重要,应用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放疗疗效、降低复发,是保证宫颈癌患者生存的关键。
在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放疗时代 (IGBT),局部控制在大多数妇科恶性肿瘤中是很好的。但是根治性放化疗后仍有 10% 整体局部失败率,3 期以上的局部失败率>20%。宫颈癌一旦复发,则治愈率低,姑息治疗 5 年生存率不高于 20%。局部复发宫颈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治疗效果受到肿瘤复发部位、周围正常组织耐受剂量限制、内照射腔内施源器空间限制等影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妇科肿瘤亚专业组在省内率先采用 CT 引导的三维近距离后装治疗,利用图像引导技术对宫颈肿瘤进行精准照射,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近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妇科肿瘤亚专业组再次率先开展图像引导近距离治疗再程放疗新技术和 3D 打印模板插植近距离治疗新技术,对于外照射后宫颈肿物消退不满意、宫旁病灶残留、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性宫颈癌,采用 3D 打印模板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根据每个患者局部复发肿瘤的大小、侵犯部位、深度将插植针精准置入肿瘤区域,对肿瘤组织进行高剂量照射,更好覆盖临床靶区,降低膀胱、直肠、小肠等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提高局控率,进一步达到精准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3D 打印模板辅助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治疗精度高,操作简便。其技术优势在于术前通过 CT 获取数据,应用计算机三维重构模拟技术得到肿瘤、直肠、膀胱、骨盆等三维模型数据,基于重构模型进行插植穿刺模拟,使插植针均匀分布肿瘤靶区内部,同时避开膀胱、直肠等危及器官。因术前可行预计划,设计针道,避开大血管、神经、骨骼等,所以既能更好地满足剂量学要求,又能保证放疗质量同时减少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妇科肿瘤亚专业组在兰琼玉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例患者的 3D 打印模板引导的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该技术定位准确,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而轻,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D 打印模板插植近距离治疗子宫肿瘤术后复发技术首次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也开创了我省此项治疗技术的先河,今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妇科肿瘤亚专业组将应用 3D 打印技术进行更多的创新尝试,积累宝贵经验,不断将此项技术创新发展,不断瞄准国内外医学前沿,加强多学科合作,在疑难病例多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