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7-12-29
原创

铭镌大医足迹 筑梦百年协和 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2017年12月28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铭镌大医足迹 筑梦百年协和——张孝骞教授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在学术会堂隆重召开。

2017 年 12 月 28 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铭镌大医足迹 筑梦百年协和——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纪念大会」在学术会堂隆重召开。「协和泰斗、一代名医——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图片展」同日开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发表视频致辞,希望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都要以张孝骞教授为榜样,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投身健康中国建设,做推动医改的主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张孝骞教授在从医生涯中,始终把病人看作真正的老师,心里永远牵挂着病人。张老的这种协和精神,已经成为协和人共有的文化基因。永远激励和鞭策当代协和人,在迎接百年协和的新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世界一流医院目标迈进。

纪念大会由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从立志、不屈、开拓、大爱、赤诚、启程六个篇章,站在中国革命风起云涌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跨越百年的时代大背景下,通过影视频、讲述、采访及朗诵等多种形式,全面回溯张孝骞这位医学巨擘的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再现老一辈医学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诗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生动的病例故事与讲述,阐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是医务人员精湛技术的强大动力」的永恒主题,这是先生一生未变的从医初心,也是他成为一代大师的力量源泉,对今天的医务工作者仍然具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铭镌大医足迹   筑梦百年协和 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图 1 纪念大会现场

张孝骞教授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是卓越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胃肠病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1921 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4 年起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30 年组建协和内科消化专业组,1937 年至 1948 年任湘雅医学院院长。1948 年重回协和医院任内科主任,并于上世纪 50 年代在协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消化专科,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对内科学系建设、人才培养、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倾注了全部心血,为发展协和内科综合实力作出卓越贡献。张孝骞教授是著名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四、五、六届常委,国家规划委员会医疗组副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医科大学(今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等职。88 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成为共产主义者的人生夙愿。

立鸿鹄之志,哀民生之艰

《立志篇》由协和医院的四位青年医护人员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张孝骞在 1919 年出版的《新湖南》第一卷第一期中的著作《公共卫生设施之秩序》一文的节选「公共医学系民生」。带领现场观众一起重温了青年张孝骞为中国医学卫生事业与民族振兴所发出的时代呐喊,「怀薪火,传正道,谋康健,治人心,圣贤之理想,大道之所在,念民生之悠悠,唯弘毅而负重,世有良医,天下之福,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铭镌大医足迹   筑梦百年协和 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图 2 「公共医学系民生」朗诵

一部短片《结缘协和》回忆了「读书狂」张孝骞于 1923 年步入协和校门,并在协和接受了可与世界领先水平相媲美的医学教育和高强度临床及科研训练的故事。

威武不能屈,保中国医脉

《不屈篇》主要讲述了北平即将沦陷时,张孝骞教授坚决不为侵略者服务,毅然选择举家搬回湖南。一部短片《战乱西迁》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罗慰慈教授的回忆,再现了临危受命担任湘雅医学院院长的张孝骞,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将学校从长沙到贵阳、从贵阳到重庆的两次大迁徙,为中国医学一脉香火的保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诠释了他「生命的泉,即使拌和着血和泪,也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淌」的爱国情怀。

重任一肩担,构筑新气象

《开拓篇》主要讲述了新中国诞生前夕,张孝骞教授受李宗恩院长邀请,再次回到魂牵梦萦的协和医院担负起内科复建工作,制定了协和内科的学科规划,完善了协和的医学教育体系。北京协和医院原内科学系主任沈悌教授通过一组老照片的讲述,回顾了张孝骞为协和复院诚邀国内外优秀的医学家同事重回协和怀抱付出的努力。一组老照片,定格艰难迈步的身影,映照激动人心的岁月。

1957 年,他以对中国医学高等教育的深切思考和殚精竭虑,写下《中国协和医学院应恢复医学生教育》的三千字长文,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支持。在一段极其珍贵的视频资料《新中国的张孝骞》中,1965 年,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曾宪九、周华康等各个学科的医学大家远赴湖南湘阴农村为社员看病的情景。

镌医德与医术,育协和之精神

《大爱篇》部分,通过短片《张孝骞的「小本本」》、《大查房》介绍了张孝骞教授一辈子坚持用「小本本」记录疑难病例的习惯,以及在张孝骞等协和大家的坚持下延续至今的大查房制度,展现了张老对临床工作的认真严谨和面对病人「戒、慎、恐、惧」的谦虚态度。短片《协和 MDT》展现了张孝骞、曾宪九们面对疑难复杂疾病从上世纪 70 年代起就在全国率先开始的多学科协作诊疗 MDT 模式的探索。

张孝骞教授说,「医学科学是一个自然科学,又是一个应用科学,它的工作服务对象是人们的健康。医生们当然需要掌握疾病一般的规律,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要需要临床实践,把病人具体疾病的特殊性作为出发点,同时还要同病人结成深厚的阶级感情,结成一个战友般的关系,通过必要的医疗技术,和病人的密切地协作、密切地配合,才能共同来战胜疾病。现在医学科学发展很快,临床医生也要坚持学习、赶上时代,学习新的论点、新的技术、新的疗法,精益求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张老这里,医德与医术是完全统一的。协和今日治学严谨之风,也深深受到张老的影响。

青年医生吴东通过一例极为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的诊断过程的真实案例,讲述张老通过仔细的查体和触诊,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临床线索,作出罕见病的精确诊断。不仅如此,他还和同事们对这一珍贵的病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发表于 1980 年的《中华医学杂志》。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病例,让患者实实在在地获益,正是协和人践行多年的科学理念。可以告慰张老的是,今天,回归临床的研究热潮已经在全世界方兴未艾。

铭镌大医足迹   筑梦百年协和 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图 3 间叶组织肿瘤患者的病理会诊记录

一位叫唐剑的克罗恩病患者来到现场,他是 1981 年张孝骞教授首诊提出克罗恩病的可能,1990 年起在潘国宗教授门诊随诊,由周志超大夫为唐剑做了结肠镜、取了活检,刘彤华院士参加了病理会诊,最终确诊了唐剑患的就是张孝骞主任 8 年前提出的克罗恩病的判断。在后来的岁月里,唐剑病情反复发作加重,也尝试了各个阶段的最新治疗办法,在生命的边缘一次又一次又被医护人员拉了回来。2014 年,唐剑因肠穿孔再次需要紧急手术。这一次协和医院为他组织了炎症性肠病的多学科会诊 MDT。这次会诊作出了支架扩张、造口处理、抗感染、肠内营养支持等一系列安排,为唐剑的后续诊治计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36 年中,参与唐剑救治的学科有 30 个,仅医生就有 260 名之多。此外,还有许许多多在病案中没有署名的护士和技术人员。  

揽耄耋之喜,圆信仰之梦

《赤诚篇》主要讲述了张孝骞教授在 88 岁高龄入党的故事。新华社领衔编辑、《国家相册》讲述人陈小波老师深情演绎了张老入党相关的日记节选。短片《入党》中,在鲜红的党旗下,耄耋之年老人高举右手、铿锵有力地宣读入党誓词,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党和国家最深情的告白,在场观众们无不为张老从字里行间传递出的喜悦和这一激动人心的画面所动容。

誓言激荡,启协和新百年

《启程篇》里,60 位协和青年医护人员集体朗诵《百年梦想 大医情怀》,既表达了对张孝骞教授的无尽追思,更表达出协和人为在新时代即将迎来协和新百年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铿锵有力的誓言激荡在会场,使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观众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铭镌大医足迹   筑梦百年协和 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图 4 与会领导、嘉宾与医院演职人员合影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益新副主任、中央纪委驻委纪检组马奔组长、委有关司局领导,张孝骞教授的儿子张友会教授,张老工作过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领导,北京协和医院全体院领导、老专家老教授代表、来自三十余家媒体的领导和记者以及上世纪 80 年代曾经采访过张孝骞教授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代表出席了纪念大会。人民网人民健康、新华网、央视新闻移动网、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搜狐健康等进行同步网络直播。

同日开展的 「协和泰斗、一代名医——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图片展」,从鸿鹄之志、协和尽瘁、砥砺前行和风范长存四个部分,以几十幅张孝骞教授生前珍贵的照片和文字,带领观众回顾张老跌宕起伏而又灿烂辉煌的一生。展览精选张老生前名言,集中体现了一代宗师严谨治学、心系病人的大医情怀。

铭镌大医足迹   筑梦百年协和 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图 5 「协和泰斗、一代名医——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图片展」

2017 年 12 月 13 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还举办了纪念张孝骞教授诞辰 120 周年暨内科住院医师临床论文报告会,号召和鼓励所有医务工作者传承老一辈医学家的优良传统,将临床与科研更好地结合,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精进医术,造福更多病患。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