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08-29
原创

我国临床决策中「专家共识」多于「指南」10 倍 你怎么看?

2015 年 10 月,Lancet 刊出一项综述性研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注册临床试验相关的数据分析,在心血管病的治疗问题上,中国本土关于诊疗的安全性、有...

2015 年 10 月,Lancet 刊出一项综述性研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注册临床试验相关的数据分析,在心血管病的治疗问题上,中国本土关于诊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的证据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国内临床决策中,专家共识多于指南十倍。

我国临床决策中「专家共识」多于「指南」10 倍  你怎么看?

上图是 2000-2015 年各国颁布的心血管病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数量,其中在中国,颁布的专家共识,是临床指南的 10 倍以上。

指南和共识,到底哪个在临床决策上更重要?

有人认为指南重要,因为有循证思维在里面;

有人认为共识是好事,因为临床上观测到确实有效,指南的更新也依赖「破格尝试」。

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丁香园站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猫羯座

1. 指南和共识的关系是相互相成,本来是互相推动的;

2. 指南其实是很多「共识」的循证结论:指南是在严谨的科学方法下,将所有收入研究的共识「去粗取精」留存下来的意见,因此,在一般不具备研究条件或研究能力较差的地区,应该尽可能通过指南和临床路径指导临床决策;

3. 但在指南无法处理或临床路径覆盖以外的病例,专家共识和新的临床试验,可以推动指南的更新。

因此结论是,在广泛推广和使用指南的情况下,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推动专家共识的科学验证,通过共识,更新指南。

@langelive

现在医生太忙了,没有时间有精力做统计数据分析。临床指南需要大量的数据、精力、钱还有人。医患矛盾日益冲突,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临床实验,却要享受临床实验的成果。

@rubyyang

共识都是专家根据临床经验想出来的,指南是循证医学得出来的,中国目前真正的循证医学出来的东西太少,所以专家共识就会多,另外商业机构对共识的影响也是不可否认存在的。

@皓矾

其实严格意义上,中国颁布的指南与国外的指南相比,也更多是专家共识的味道,要么是参考国外指南,加入一些专家共识的内容,要不就干脆直接总结国外指南,应该说是国外指南的简版。

然而一份真正意义的指南,是完全融会贯通循证医学精神的,对于每一个证据,都是基于现有的临床研究支持,对于每一项研究,都要进行质量评价之后纳入指南推荐,对于各项诊疗的推荐,也有着严格的级别评定。

就目前已经发表的国内指南而言,很少能够做到这么详细的。另外,建议将国内的指南以英文的形式发表,不管是国内或国外相应专业领域的期刊,这样与各国指南交流学习,才会更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zsfzyf

我国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的 RCT,没有自己的资料,只好靠专家们了解的国外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层次进行取舍,形成所谓「专家共识」。有些共识的主干基本是翻译过来的国外指南,加一些内容而已。这与国内浮躁的学术气氛相吻合:会议多、讲座多、介绍多、解读多、剽袭多;研究少、独创少、成果少、工作少、学者少。那么多学会,那么多杂志,每个专业真正的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屈指可数。真正借助学会这个平台踏踏实实地进行临床研究的究竟有多少,数一数看?没有研究哪来的指南!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