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7-11
原创

心内科裴晓阳: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提到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想起很多明星,如相声演员马季、侯耀文,还有「吉祥三宝」的父亲布仁巴雅尔也是因突发急性心梗不幸去世,年仅 58 岁,他去世前的三天还在参加活动。

为什么急性心梗这么致命、这么突然?本期,罗湖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裴晓阳主任 将为大家分享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先分享几个 
罗湖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救助的案例

1

2016 年 8 月 22 日,一名 42 岁男子,在罗湖口岸过关的时候突发晕倒在地、意识丧失,考虑心脏骤停,口岸的医护人员立即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呼叫 120。当时原流花医院救护车赶赴现场,急救医生发现该男子是心室颤动,予以电击除颤,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苏醒后转送到我院急诊科,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我们立即为该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中段次全闭塞,予以冠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完全开通。

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受益于口岸医护人员现场及时的抢救,包括 120 赶赴现场心肺复苏、除颤等急救措施。

2

第二个病例,是一个新加坡人,46 岁。2018 年 5 月因突发胸痛自行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左主干完全闭塞,左主干发出两条血管(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左主干急性闭塞等于两条血管闭塞,非常凶险,九死一生。

我们立即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开通了闭塞血管,患者转危为安。该患者最幸运的一点是,他发病半个小时就到了医院,如果来得再晚一些,这个病人基本上很难成功救治了。

3

我们还救治过一个快递小哥,才 30 岁,突发急性心梗后被 120 救护车直接送到我们医院导管室了。从发病地点直接送到导管室,实施绕行急诊、CCU(双绕行),大大节约了抢救时间。该患者从进医院大门到我们开通血管的时间仅二十多分钟,不到半个小时。

这些救治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能及时到医院来的急性心梗患者大部分都能成功救治过来,但更多的是可能没来得及到医院,就发生猝死了。

孙思邈说过,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上医就是最高明的医生,就是医未病,治未病,这是中医提出来的。

但我想告诉大家,西医,特别是心血管内科医生也是非常重视疾病预防的。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救治了很多急性心梗的患者,但我更主张以疾病预防为主。相比于救治,预防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如何预防冠心病,预防心肌梗死

心血管病是头号健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2005 年大约有 175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的 30%。2023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撰文指出,2022 年心血管病导致全球约 1980 万人死亡。因此,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责任是很重大的。

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一些数据。

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约 3.3 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 2.45 亿人,冠心病患者 1139 万。有脑卒中患者 1300 万,心力衰竭患者 890 万, 心房颤动患者 487 万,外周动脉疾病患者 4530 万。

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 45% 以上(农村 48.00% 、城市 45.86%),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平均每 5 例死亡中就有 2 例死于心血管病。

数据很震撼。说到心血管疾病,我们要先了解下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脏病。

根据临床特征,冠心病可分为 5 种类型,包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的进展过程,可能在十几岁、二十几岁动脉血管壁就开始沉积了泡沫细胞、脂质条纹,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可能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只不过大家不知道而已。到了四十岁以后,就开始出现纤维斑块,血管腔就变狭窄了。所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个缓慢的过程,只不过是隐秘的。

隐秘意味着危险,需要我们了解这些知识,然后进行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它外周动脉粥化(主动脉、股动脉等)。

急性心肌梗死

常有哪些先兆、诱发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导致。

通常病因为: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先兆呢?

1、约 50%~81.2% 的患者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为突出症状。

2、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剧烈、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3、急性心梗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的患者,也可发生在无症状者中。

4、心电图:ST 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 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

我们也需要注意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1、晨起 6 时至 12 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等可诱发心梗。

2、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

4、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5、不良生活方式(熬夜、打麻将、喝酒)、超负荷剧烈运动(打羽毛球、跑动感单车)。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就是剧烈胸痛,疼痛持续不能缓解,伴大汗淋漓,但也有少数是没有症状的。也有一些表现为上腹痛,被误以为是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还有一些表现为下颌痛,牙痛,咽喉痛、背痛等,当然这些都是不典型的症状。

心绞痛跟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鉴别?

心绞痛一般持续数分钟,3-5 分钟可自行缓解,很少超过 10-15 分钟。一般超过 15 分钟不能缓解,就要考虑心梗。

有些人说心梗时服用安宫牛黄丸,这是没有用的。心绞痛发作时用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症状,但真正发生心梗时服用是缓解不了症状的,其疼痛持续时间很长,而且疼痛剧烈,一般伴有大汗淋漓。应该说心肌梗死是更严重的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缓解不了症状。

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第一时间要做什么?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当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第一时间要做什么,下面的内容一定要谨记。

1、第一时间呼叫 120 急救中心,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抢救措施。2、停止一切活动,就地平躺休息,切忌一个人去医院。3、告知家属或朋友寻求帮助 4、如果自行去医院,无需挂号,直接到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就诊,切勿到心内科、胸外科、消化科等专科门诊挂号、排队就诊。

「胸痛」疑似急性心梗,牢记两个 120

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 120,心梗突发时千万不能忍、更不能等,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为 120 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如能在 120 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提高公众对急性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 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 11 月 20 日为「中国 1120 心梗救治日」。

1120 寓意有两个:立即拨打 120;黄金救治 120 分钟 

急性心梗抢救闯三关

第一道关:  患者自己最关键,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心梗严重症状,立刻停止任何活动,尽快拨打 120 电话;

第二道关: 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第三道关: 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 90 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

为什么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因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也就是冠状动脉阻塞后,20~30 分钟会出现心肌细胞少数坏死,1~2 小时,心肌就会发生凝固性坏死,因此时间就是心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在 1~2 小时内,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发生率高,导致心脏骤停、猝死,因此时间就是生命。

疑似急性心肌梗死, 不该做的事

1、别一直扛着: 如果胸痛 15 分钟到 20 分钟还不能缓解,拨打 120 电话。

2、别自行到医院 3、别乱找卡:

不要浪费时间找医保卡等!心肌梗死有专门的绿色通道,可先抢救后付费。

4、别乱吃药:

别自服阿司匹林,因为胸痛也可能不是心梗;若无低血压,可含服硝酸甘油 1~3 次,如果无效就不要再吃了,会导致低血压的! 避免安宫牛黄丸等。

5、别乱折腾:

捶胸、使劲咳嗽、拍打胳膊、针刺放血等,这些是完全错误的。

6、别排队等叫号:

如果自行到医院,直接到胸痛中心就诊,不用排队。

7、别过度商量、手术签字时犹豫不决:

别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听专业医生的意见,确诊急性心梗后尽快再灌注治疗。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该如何预防?

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和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就是我们自己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性别(男性易患冠心病)、年龄(随年龄增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不过,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大部分是可以控制的,包括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吸烟、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等,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完全控制的。就高血压来说,高血压危害是很大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几率是血压正常人群的高 3~4 倍,而冠心病患者中 60~70% 合并有高血压。中国有 2.45 亿高血压患者,但我们高血压的控制率才 16.8%,低于全球的水平。

高血压怎么防治?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再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八部曲。

①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限钠,每天摄入食盐要小于 5 g(原小于 6 g)

②合理膳食

③控制体重

④不吸烟:戒烟

⑤限制饮酒:

成人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15 g。

⑥适量运动:

以有氧运动为主,血压未控制者 (收缩压>160 mmHg)避免高强度运动

⑦保持心理平衡:

自我调整,避免心理不平衡发生。

⑧管理睡眠:

保障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避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要服用相关药物控制血压,高血压用药一定要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应用。

还有一个危险因素就是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危害最大,它是把胆固醇转运到血管壁的罪魁祸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好胆固醇,越高越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16 年修订版)》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 40.4%,中国大约有四亿多血脂异常的患者。没有胆固醇就没冠心病,如果胆固醇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冠心病的发生的概率会很低。如果非要把危险因素排个序的话,我认为应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排到第一位。

对于血脂异常防治方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是血脂控制的首要靶点。随着血脂防治指南的变迁对 LDL-C 提出了更积极的更低的靶目标值,降 LDL-C 更低些更好。临床上对不同血脂异常风险人群要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

1、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应小于 1.4 mmol/L 且较基线降低幅度大于 50%。

2、极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应小于 1.8 mmol/L 且较基线降低幅度大于 50%。

3、中、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 2.6 mmol/L。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线值较高的患者,可启动他汀类药物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联合治疗;

●对于他汀类不耐受的患者也可启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对于联用他汀类药物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仍不能达到目标值的患者,可启动 PCSK9 抑制剂治疗,

这就是降脂治疗的「三部曲」,即首先应用他汀类药物,若不能达标,加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两者联合服用仍不能有效达标者,可启用 PCSK9 抑制剂。

我急救过一位女性病例,年仅 20 岁,罹患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成功开通血管后患者转危为安。该患者的危险因素仅是血脂异常,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达 5.79 mmol/L。这是我救治过的最年轻的急性心梗案例,且为年轻女性。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另一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险性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冠心病患者中,52.9% 合并糖尿病。2013—2018 年,对 30693 例 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中国 T2DM2 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粗患病率为 23.5%。糖尿病患者罹患冠心病、脑卒中、心衰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2-4 倍。

2017 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 1.144 亿,位居全球第一。2015-2017 年,我国 ≥ 18 岁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 11.2%,估计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 1.298 亿 (男性 0.704 亿,女性 0.594 亿)。

此外,吸烟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人们最不重视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增加 2 倍;吸烟总量每增加 1 倍,急性心梗发病的危险就增加 4 倍;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比不吸烟者严重得多;被动吸烟者受到同样的危害。

吸烟导致冠心病的可能原因是:烟草雾中的一氧化碳等使心肌缺氧,诱发冠脉痉挛、血液粘度增高,促进胆固醇类物质沉着;吸烟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吸烟可能改变了血脂的构成,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

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 研究显示:1990~2019 年,中国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从 150 万增至 240 万。吸烟不仅仅引起呼吸系统的问题,对心血管、消化道乃至全身都有严重影响的。戒烟后五年,脑卒中的风险就跟非吸烟者一样;戒烟后十五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可降至与非吸烟者同样的水平。所以说,戒烟是有好处的,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戒烟可以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的风险,戒烟是降低心血管风险最经济的干预方式。

冠心病其它危险因素包括,缺乏锻炼、久坐的生活方式;A 型性格(性格外向、锋芒毕露、易激动);长期熬夜、劳累;心情紧张、持久的精神压力等等。

如何防治预防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其实就是把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控制好,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降低了。控制好以上危险因素就可以延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甚至不发病。

救治过这么多病人,我们已经把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规律摸清楚了,做好预防工作,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控制血压水平、控制血脂水平、控制血糖水平、戒烟、控制体重等等,就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如果有这些危险因素,一定要积极生活方式干预,同时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最后送给大家 16 个字: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这是 199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心脏健康宣言》提到的健康四大基石。而且这 16 个字是不仅仅适合心血管疾病,也适合于所有的疾病包括肿瘤等,通过实践这四大基石,可以显著降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合理膳食指饮食要低盐、低糖、低脂,多吃蔬菜,多吃鱼类,特别是深海的鱼类;同时要适量运动,运动不要过度,在所有人群增加与年龄和健康状况相称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指烟必须要戒掉,酒可以喝,但饮酒要适量,要限制,每周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100 g。此外,要做到心理平衡,也就是心平气和,心态要好,我觉得还要睡眠好,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

来源:心血管内科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