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27
原创

正确认识高危儿,科学应对不慌张

每位父母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但是目前高危儿却 占新生儿总数的 10%-20%

不少家长给宝宝做常规健康体检时

儿保医生会告诉家长

「您的宝宝是高危儿,需要定期体检!」

这时家长都会十分紧张

很担心自己的宝宝会发育不良甚至发生残障

如何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属于高危儿?

如何避免各种高危因素给宝宝带来的伤害?

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是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常见于以下情况:

1. 新生儿:早产儿(胎龄 < 37 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 克)、窒息、多胎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先天畸形、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疾病等;

2. 母亲疾病史:孕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患、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 Rh 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疾病史等;

3. 母孕史:孕母年龄>40 岁或<16 岁,母孕期有阴道流血、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 

4. 分娩史: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痛药物史等。

高危儿有哪些常见的高危因素

围产高危儿的体格发育 (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足月小样儿等) 多半由于出生后的追赶生长而在短时间内可达到正常水平,而神经心理发育则由于围生期病理因素造成患儿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未能完全恢复,产生持久性影响。

轻者出现发育延迟、行为异常,重者出现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

高危儿由于其发育潜能已受到损害或存在缺陷, 所致发育障碍的临床表现随着月龄、年龄的增长, 逐渐表现出来。

通过高危儿系统监测与早期筛查,早期发现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偏离(异),实施早期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借此降低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行为问题和残疾的发生率,改善高危儿远期生活质量,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高危儿该如何管理?

1.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分为高危早产儿(胎龄<34 周或出生体重<2000 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与低危早产儿(胎龄 ≥ 34 周且出生体重 ≥ 2000 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 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3.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4. 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5. 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6. 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7. 在健康体检时,「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或 DDST/DST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

8. 其他高危因素。

高危儿随访

1. 随访时间及次数:首次随访在出院后 1-2 周; 1、2、3、4、5、6、8、10、12 月龄,15、18、21、24 月龄,30、36 月龄,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早产儿按照矫正后的上述月龄

2. 随访主要内容:

1)询问既往信息;

2)全身检查,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

3)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

4)特殊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及儿童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听力筛查,以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

5)喂养、护理、疾病预防及早期发展促进指导;

6)异常情况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温馨提示:

为了您孩子的健康,您务必带上宝宝的出院记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随访。

愿我们的宝宝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