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21
原创

新生儿光吃不拉,「蛙状腹」...... 这个原因您想到了吗?

「怎么办,我家宝贝出生后三天没拉粑粑了!」

"我的宝宝怎么吃完奶总不排便,肚子鼓胀?」

......

「考虑先天性巨结肠可能......」

什么是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即先天性神经节细胞缺乏症,又称希尔施普龙病,为神经脊细胞源性疾病和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妊娠期间结肠神经节细胞迁移失败引起的,其特征是肠系膜和远端黏膜下丛中没有神经节细胞,处于痉挛狭窄状态,丧失蠕动和排便功能,致使近端结肠蓄便、积气而继发扩张、肥厚。

该病位居婴儿消化道畸形第二位,发病率达 1/5000,男女比例约 3:1-4:1,好发于 ≤ 12 个月龄的婴儿,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和家族性。 

先天性巨结肠有哪些表现?

先天性巨结肠一般可在新生儿期发现,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24-48 h 没有胎便排出),排便困难需要用开塞露或肛门指检才能排便,顽固性便秘;宝宝的腹胀严重,腹部外形膨隆,鼓起来像皮球,严重时腹壁皮肤发亮,腹壁静脉怒张,可见肠型。

新生儿光吃不拉,「蛙状腹」...... 这个原因您想到了吗?

若巨结肠宝宝病情严重,可能在新生儿期出现呕吐,呕吐物中可有奶汁、胆汁,偶有呕吐粪样物。

若宝宝长期便秘,食欲不佳,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宝宝生长发育将可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年龄越大越明显,可出现消瘦、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最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是小肠结肠炎,表现为高热、严重腹胀、腹泻排出恶臭并带血的粪便。

若宝宝出现以上情况之一,宝妈需警惕先天性巨结肠,立即去医院。

如何诊断和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可通过肛门指检、X 线腹部平片、钡灌肠造影、肛门直肠测压、直肠黏膜活检(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的金标准)。

新生儿光吃不拉,「蛙状腹」...... 这个原因您想到了吗?

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肠造口术和根治性手术三个阶段,医生根据孩子实际情况为其进行针对性治疗。

  • 保守治疗适用于临床表现尚轻、诊断未完全明确及手术前准备,可以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灌肠或扩肛疗法促使宝宝排便。
  • 肠造口术一般用于并发小肠结肠炎、肠穿孔或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无法耐受一期根治手术的宝宝。
  • 治疗情况好转后,可再行根治性手术。

江西省儿童医院提醒:

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宝妈在家还应训练宝宝排便习惯,并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扩肛,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产气食物,按时来院复查。

新生儿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饮食、排便、睡眠等。若宝宝反复腹胀、便秘、呕吐、体重下降等,警惕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