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9
原创

胃肠镜:探入体内「驱妖降魔」的「法宝」

「照」出病灶,治疗疾病

胃肠镜:探入体内「驱妖降魔」的「法宝」

「胃肠镜」这个词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但它具体都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解锁这个消化科医生的「神秘法宝」。

不是「镜子」胜似「镜子」这项发明让医生有了得力助手

胃肠镜自从问世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疾病的临床诊治,目前已然成为了消化科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对这个「好伙伴」「巧帮手」的了解逐渐深入,有一个问题就时常在我脑海里盘旋:发明内镜之前,消化科的医生前辈们是如何诊治疾病的呢?那时候 X 射线也还没有应用于医学诊断呢!

胃肠镜:探入体内「驱妖降魔」的「法宝」

通过翻阅历史,我发现问诊病史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而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也驱使着人们永不满足。人们一直好奇,我们身体「内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是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了患者如此这般的外在表现呢?


带着对人体内部结构探究的渴望,前辈们走上了内窥镜的发明创造之路。

内窥镜的发明历程

1、1804 年,被誉为「内窥镜发明第一人」的德国人 Philip Bozzini 首次提出内窥镜的设想,并于 1806 年成功制造出了一种器械,它由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用于观察动物的直肠和膀胱。

2、1853 年,法国外科医生 Desormeaux 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内窥镜,并第一次将其应用于人体的泌尿生殖系统,被誉为「内窥镜之父」。

3、1880 年左右,伴随着电的发明,人类进入了含有光学系统的硬管式内窥镜阶段。

4、可是,人体不是笔直的,存在着很多生理弯曲,观察不充分该怎么办呢?

5、1932 年,前端可屈的半可屈式内窥镜应运而生,因其有一定的弯曲度,故使医生能看清胃内更大范围的病变。

6、1957 年,Hirschowitz 和他的团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光导纤维内镜,用来检查胃和十二指肠。它具备弯曲柔软的性能,照明更好,避免了被灼伤的风险,使内窥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7、1960 年,美国膀胱镜制造公司向 Hirschowitz 提供了第一个商业纤维内窥镜。

8、1983 年,美国 Welch Allyn 公司成功将内窥镜光信号转为数字信号,这是内镜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宣告了电子内镜的诞生!

相较于光导纤维内镜,电子内镜具备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高、可供多人观看的显著优势。至此,医生们终于有了诊断疾病的强有力的「臂膀」——胃肠镜,可以明确地为患者诊断胃溃疡等胃肠病变。

是「眼睛」也是「摘手」识病灶 祛病源

内镜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用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功能已经远不止于此,还能用于治疗疾病,例如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痔疮等。

不止如此,它强大的治疗功能还体现在以下用途:

胃肠道息肉

「息」,常指「多出来的部分」,所以胃肠道息肉,顾名思义是指胃肠道粘膜上生长出来的一些多余的肿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胃肠镜:探入体内「驱妖降魔」的「法宝」

根据指南的建议,有一小部分胃肠道息肉是可以随访观察的,但大部分还是要尽早除掉,以防在将来长大后变成「恶性」的。

消化科医生通过内镜就可以做局部息肉切除治疗,如内镜下粘膜层切除术、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等。内镜下治疗的优点是微创、术后恢复快,在治疗前需要医生的细致评估。

胃肠道早癌

对于一些胃肠道的早期恶性肿瘤,也可以通过胃肠镜下的操作来实现治疗的目的,对于浸润浅的肿瘤(即早期肿瘤)可以达到摘除的目的。

胃肠道早癌,医学上通常来说是局限于粘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肿瘤。那么如何判断是不是早癌呢?这就要交给专业的消化科医生来评判了。

胃肠道黏膜下肿物

通俗来讲,胃肠道黏膜下肿物就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完全正常、而从正常的胃肠道粘膜下面「冒」出来的病变。我们称之为「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国外常称其为「胃肠道上皮下肿瘤」。

您可能会感到惊讶,难道胃肠镜连这样藏在深处的病变也能治疗?

答案是肯定的。胃肠镜可以将病变「挖除」,如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和内镜下胃肠道全层粘膜切除术,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温馨提示
胃肠镜不但能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有强大的治疗功用。在碰到了消化道系统的相关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看诊消化科医生。

作者介绍

胃肠镜:探入体内「驱妖降魔」的「法宝」

杨静

消化内科医生

主治医师

◆ 杨静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动力性疾病、胃肠道早癌和肝胆疾病。

◆ 杨医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曾在《中华消化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针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