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3
原创

细菌都是坏蛋?别冤枉了肠道里的这些「好朋友们」

在我们很多朋友的观念里,一提到「细菌」都觉得是「坏东西」,酒精、84,消毒杀菌,这都是我们用来消灭小细菌的常规操作,一波操作下来好像这些肉眼不见的小生命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A:洗了三遍澡,应该没有细菌了,世界终于清静了!

B:不对哦,人类生活在一个遍布微生物的世界。对人体而言,与外界接触的所有部位都有数量及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存在,人体微生物的数量大约相当于人体总细胞数的 10 倍,构成了与人体健康休戚相关的微生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们的生老病死,高低胖瘦,爱恨情仇,性情气质,一个喷嚏一个屁,都跟这个微生物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A:啊!这么可怕?那岂不是随时都有危险?

B:不是所有微生物都有害!举个例子,在这人体这一微生态中,占比最大、与人体健康关系最密切、涉及人体疾病最多的微生态是肠道微生态,就是我们常说的 「肠道微生物群」

肠道的微生物以细菌最为重要,如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等是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必要组成部分,维系着我们的健康,如果肠道微生物群失调,这些细菌就可能致病;肠道致病性细菌通常是从体外获得的一过性细菌,在肠道微生物群失调、致病性细菌数量过多、宿主免疫力下降时成为致病菌。

A:原来是这样!那肠道微生物群受到哪些影响?为什么在生活中小宝宝腹泻时,医生会建议服用乳酸菌?

B: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地域气候因素、饮食习惯、用药情况等。

新生儿出生以前肠道是无菌状态,出生后不久肠道逐渐有细菌定植(多来源于母体肠道微生物群),并在一周左右菌群达到生长平衡,而微生态建立是一个缓慢渐进的动态演变过程,受喂养、环境、药物使用的影响,在 2 岁时,形成相对稳定的肠道微生物群,其多样性达到稳定。

婴儿期是肠道微生态群快速演替的重要阶段,研究显示 1~9 月的正常健康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菌优势生长,这些肠道益生菌具备防御外敌抗感染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婴幼儿腹泻时,医生会建议服用双歧杆菌、乳酸菌来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治病」作用。

A:原来如此!那使用益生菌有什么作用呢?

B:益生菌的使用可以增加肠道微生物群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比例,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同时服用益生菌能有效预防菌群失调性腹泻,减轻症状,减少抗菌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干扰,减少腹泻发生率。

细菌都是坏蛋?别冤枉了肠道里的这些「好朋友们」
肠道菌群图片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消毒剂、杀菌剂的过度使用,剥夺了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与细菌的接触机会,使体内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降低,影响人体正常免疫力的发育提升。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对抗「坏细菌」的重要保护屏障。

目前新兴的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方案是粪便移植。所谓粪便移植就是将健康个体的的粪便移植到患者肠道,通过改善及重建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大家大可不用谈「菌」色变,理性的对待它们,构建和谐健康微生态平衡。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