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2
原创

0.7 mm 微创白内障手术,揭开七旬老人眼前「浓雾」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模糊、重影等,严重者甚至会失明。如果仅患有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可以得到很好恢复。但是对于很多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不仅患有白内障,还有视网膜病变,黄斑病等多种眼病叠加。这就让手术变得具有更多不确定性,有的甚至无法手术。

近日,来自安徽芜湖的王奶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左眼前的「浓雾」越来越厚,于是找到了南京江北医院眼科刘文斌主任。

「浓雾」遮掩,影响生活

王奶奶来自安徽芜湖,常年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近些年来,她发现自己的左眼视力越来越差,到了这两年,左眼仿佛被一层白色的「浓雾」遮住,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王奶奶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告知,她这是白内障,但是又有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即使做了手术,也很难恢复视力。

她又去找了南京的刘文斌主任咨询。

0.7 毫米微创手术,揭开眼前「浓雾」

幸运的王奶奶正好赶上了 6 月 6 日我院眼科义诊活动,在现场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王奶奶的眼睛患有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得知王奶奶来自安徽芜湖,完善所有术前检查后,刘文斌主任很快为王奶奶制定了「0.7 mm 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注药」的手术计划。

刘文斌主任介绍,「王奶奶有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传统的手术对眼内组织、神经会有一定的损伤,有的人做了手术,手术也很成功,但是术后会发现自己反而什么也看不清了,这是因为眼部神经受到了损伤。」

刘文斌主任的创新点在于,手术切口极小只有 0.7 mm,通过微小穿刺口把晶状体乳化吸出,避免了传统手术对眼内组织的扰动和损伤。针对王奶奶的黄斑水肿问题,刘文斌主任进行玻璃体注药,消除水肿。

手术顺利完成!

视物不清需及时就诊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递增,我国 80 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的发病率几乎是 100%。

许多老年人对白内障存在误解,认为视力下降是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不可逆转。还有一些老年人即使知道自己患有白内障,也出于对手术的恐惧而拒绝治疗。这种误解和延误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刘文斌主任介绍,近年来,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突出表现在手术切口不断缩小,从最初的 2.8-3.5 毫米切口发展到 1 毫米以下。而 0.7 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是目前世界上前沿的白内障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通过 0.7 毫米直径的一系列器械完成白内障的超声乳化。

最后,他提醒大家关注老年眼健康,一旦发现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致盲风险。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