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2
原创

孕期下肢肿胀,警慎致命因素

近期,科室接诊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孕妈妈们较前明显增多。

年轻的欧女士也是上述孕妈妈中的一员,正当她沉浸在即将到来的龙宝宝喜悦中时,中期妊娠的她却毫无征兆出现了左小腿肿胀。

起初她以为是孕期的正常现象,不在意,但左小腿肿胀却持续加重,让她不由得担心是否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谨慎起见,欧女士特地至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就诊,外科郑明康主任仔细检查后考虑欧女士并非单纯的肢体肿胀,初步判断不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遂为欧女士开具了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回示:欧女士的左侧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及左侧大隐静脉均有血栓形成。

考虑到欧女士左下肢多发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有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可能,遂立即安排欧女士住院治疗。

郑明康主任团队结合欧女士病情及妊娠情况,为其制定了精准高效的抗凝诊疗计划,监测超声提示左侧下肢静脉血栓逐渐溶栓至完全复通,胎儿发育良好。

为预防妊娠期及产预期再次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郑明康主任团队继续为欧女士制定持续抗凝治疗计划,确保孕产期安全,欧女士即将足月分娩。

孕期下肢肿胀,警慎致命因素

孕期下肢肿胀,警慎致命因素

孕期下肢肿胀,警慎致命因素

孕期下肢肿胀,警慎致命因素
欧女士下肢静脉超声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形成血栓,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平时也会简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分为中心型、周围型、混合型等三种类型。

其病因主要有:静脉血栓滞缓、静脉壁损伤、血压高凝状态;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妊娠或产后、吸烟、肥胖、某些疾病或手术制动等。

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压痛或发热。治疗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孕期下肢肿胀,警慎致命因素

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妊娠期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发生、发展与孕期特殊的生理和解剖学变化密切相关,可能与以下危险因素相关:

(1)随着孕周增加,增大的子宫压迫静脉。

(2)妊娠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使静脉血流动速度减慢。

(3)妊娠期间活动量减少,影响静脉血液回流。

(4)妊娠期间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凝血抑制蛋白和纤溶活性下降。

(5)妊娠时获得性蛋白 C 抵抗。

(6)高龄产妇及剖宫产。

(7)吸烟、肥胖、曾经服用避孕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妊娠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表现与非孕期类似,主要表现亦为下肢肿胀、疼痛,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明确诊断。但也有研究表明:无任何症状、体征的妊娠孕妈妈,大概 46% 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尤其加以警惕,及时就诊排查。

如何预防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的评估是预防的关键,与非孕期相比,妊娠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更多、更复杂。

郑明康主任建议对每位孕妇进行静脉血栓栓症的高危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降低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形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具体措施有如下:

(1)改变生活方法:增加运动、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2)物理方法:足背屈、穿戴防血栓梯度加压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足底静脉泵。

(3)药物方法:对于妊娠期有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的孕产妇,合理使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妊娠期的重要致死致残因素,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风险急剧上升,从而危及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尤其是像欧女士这样合并有靠近躯体的中心型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更易发生脱落而导致肺栓塞的出现。郑明康主任提醒各位孕妈妈:不应忽视孕期出现的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为了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应当有效预防、及早诊断和恰当治疗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供稿:外科 李光辉、郑明康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