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07
原创

开颅手术也能「坐」着做?他是首创!

2024 年 5 月 29 日晚,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抓拍到了这张照片:

开颅手术也能「坐」着做?他是首创!

一名年轻女子躺在 ICU 病床上,她和旁边的两位医生用手比 OK 的瞬间,被永久定格了下来。

这个温馨的场景,记录了主刀医生马吉德·萨米教授和他的儿子一起来探望这名女士。由于她刚处于麻醉苏醒状态,神志还很模糊,萨米教授只能轻握她的手,表达关心和鼓励。然而,她仿佛感知到了萨米教授的到来,竟出人意料地用微弱的手,比了一个 OK 的手势。这一幕让萨米教授和他的儿子倍感欣慰,也默契地回应了一个「OK」。

从 5 月 27 日至 6 月 1 日,萨米教授及其团队已在我院完成了多台手术,成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照片中的年轻女士,正是其中之一。

一周前,她和老公还在面瘫和失聪的恐惧中挣扎。而这一切,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错把「麻木」

当成流感后遗症

今年 1 月,由于左侧的嘴巴和舌头感到发麻,阿琳的味觉被生生「打了半折」。用阿琳的话来说:

「就像是嘴里黏了一颗花椒,怎么甩也甩不掉!」

刚好那段时间流行甲流,她想,是不是感冒的后遗症呢?

这期间,阿琳也进行了一些治疗,先是针灸,再是药物。一直到了 3 月中旬,麻木的感觉反而持续吞噬她左侧的脸颊。

阿琳的丈夫带她找了医生,专家通过核磁影像,发现她的脑袋里,竟藏着一颗肿瘤!

开颅手术也能「坐」着做?他是首创!

阿琳脑袋里的肿瘤,属于听神经瘤。

由于它生长在颅底中心,位置深、结构复杂,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难度里的「TOP」。

为了得到最好的治疗,阿琳接连跑了北京、上海两地的大医院。然而这一折腾,让她更纠结了。

• 老家的医生说切是能切,但听力一定保不住!

• 北京某院的专家建议先观察。因为即便现在做了手术,术后对听力和面部表情的恢复,可能还不如现在。

• 上海某院的专家只能切除关键部位的肿瘤,其余的并不会全切,不排除以后会有复发的可能。

「坐着」,也能做手术

5 月 24 日,阿琳和老公来到萨米医疗。经过萨米教授和神经外科的联合会诊,团队最终决定于 5 月 29 日为阿琳施行「半坐位听神经瘤切除术」。

这种「半坐位」手术的开创人,正是萨米教授。

什么是「半坐位」?

与传统手术不同,患者在手术中不是平躺在手术床上,而是采取半坐体位。

这种姿势可以减少切口的出血量,为医生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便于主刀医生双手精确分离瘤脑界面,全切肿瘤,保护神经功能。  

开颅手术也能「坐」着做?他是首创!
萨米教授为阿琳半坐位进行手术

同时,「半坐位」手术对麻醉的要求极高。麻醉医生需要时刻「监控」患者的心脏,如果发现有空气进入,必须迅速配合主刀医生,做好应对措施。

5 月 29 日,在经过长达 6 个小时的术前准备工作后,萨米教授于当天 14:00 正式主刀手术,他双手执刀,平稳不抖,手法精准、果断。

不到两个小时,萨米教授便成功将肿瘤从阿琳的颅内完整剥除。

经术中核磁检查,阿琳的面神经、听神经得到最大程度保留,手术非常成功。

患者不仅仅是家人

还是比家人更重要的存在

凡是见过萨米教授的人,都有一种相同的感觉:

「他根本不像 87 岁的老人,看起来至少要年轻 20 岁。」

他气质中所蕴含的生命力,不仅让自己看起来精气神十足,还能真实地感染患者。

开颅手术也能「坐」着做?他是首创!

5 月 28 日晚 9 点,萨米教授(左三)在刚刚结束一天的门诊坐诊工作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病房探望阿琳。

萨米教授说:「患者不仅是我的家人,而是比家人更重要的存在。因为患者的身体是疾病的状态,他们对健康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我的身上。」

在他的眼里,没有患者和家人的内外之分,只有需要帮助的人。

这股信念一直支撑他走过近 70 年的从医生涯,而现在,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依然坚持在全世界播撒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此来拯救更多的人。

开颅手术也能「坐」着做?他是首创!
萨米教授(中)做术前准备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