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04
原创

22 小时后断指再植!喀地一院用效率和技术创造奇迹

5 月 12 日傍晚,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的技师刘先生,在使用角磨机时因操作失误导致意外,他的右手拇指几乎被切断,血流不止,情况危急!

22 小时后断指再植!喀地一院用效率和技术创造奇迹
▲图丨术前手指状态

事故发生后,工友立即为刘先生进行了止血处理,但因地处偏远,他们驱车两小时才将刘先生送到当地医院。医生为他进一步处理伤势后也告知他们:当地医院条件有限,如果想要保住手指,需立刻转院治疗。同时强调,肢体断离再植的最 佳时间是 8-9 小时。

阿里地处高原,考虑到路程时间,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不是很高,留在当地医院只能将断指切掉进行保守治疗。

「失去右手拇指,不仅严重影响外形,还意味着右手失去近 50% 的功能。」医生的话,让年仅 27 岁的刘先生难以忍受。他和同事一起询问医疗专家,进行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前往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事发当晚阿里地区已经没有航班,他们决定乘坐第二天最早的航班飞往喀什。为了争取更多机会,刘先生一行提前联系了我院。医院党委在得知情况后非常重视,对刘先生的伤情进行初步判断后,决定由烧伤整形外科承担救治任务,并与相关部门协调,为刘先生设置了一条从机场直达手术室的绿色通道。

「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我们立即组织科室医护队伍,提前准备预案,力争第一时间可以为刘先生进行手术!」烧伤整形外科主任李成志对救治工作进行了提前安排,并由专人提前与刘先生进行对接,交代伤口及断指处理方法,最大程度的争取断指再植成活机会。

次日 14 时 15 分,刘先生乘坐的飞机到达喀什。得益于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刘先生一下飞机就被紧急送往我院疏附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烧伤整形外科。与此同时,手术室、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也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主刀的烧伤整形外科医生孙向东和医护团队全部待命。

刘先生被接进手术室后,手术立即开始,此时时间来到 5 月 13 日下午 3 点整,距离刘先生手指受伤已 整整 22 小时

22 小时后断指再植!喀地一院用效率和技术创造奇迹

虽然已经根据刘先生描述的伤情提前做了预案,但在看到断指的实际情况后,医疗团队也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时,刘先生的断指缺血时间间隔过长,手指内淤血严重,手指成活率已很低。而拇指根部离断再植手术难度极高……

经过整整 6 个小时的手术,刘先生拇指的动脉、静脉、神经等组织分别得到了精细缝合,手术顺利完成。此时,手术室内医护人员手术服的背面也已全部被汗水打湿。

「成年人手指血管直径只有 1.0-1.2 毫米,想要接活血管,难度可想而之,所以手指再植技术也被业界誉为外科手术的『绣花活』。」孙向东事后解释,需要注意的是,手指的动、静脉各司其职,形成稳定的循环系统,如果没有了动脉或静脉,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由此也会严重影响再植组织的成活率。而相对于动脉,手指静脉的接活难度更大,非常考验手术者手的控制能力和精细度,需要付出的专注和精力也更多。

22 小时后断指再植!喀地一院用效率和技术创造奇迹
22 小时后断指再植!喀地一院用效率和技术创造奇迹

断指再植术后,有 5-6 天的危险期,在术后持续观察中,医护团队发现刘先生的断指内淤血严重,虽然静脉血管已缝合,但供血情况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护团队在刘先生的断指两侧各开一个小切口,定时放血,促进血液循环。经过这样的处理,刘先生本来有些发黑的手指,慢慢红润起来。

就这样,一根原本应被切掉的右手拇指,重新「活了」。目前,刘先生的手指功能在逐步恢复中。

「断指 22 小时以后,肢体得以保全,刘先生这次手术算得上一次奇迹。」李成志表示,一直以来,烧伤整形外科医生都致力于为患者祛危除恶,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尽全力去保障患者的健康,科室也将继续提升医疗水平,为保障患者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