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3
原创

都说千万别做儿科医生,他却觉得自己选对了

一生择一事,一事全一生,坚守初心,贵在始终

每当带孩子去医院时,看着爆满的儿科诊室,相信不少父母会心生疑惑:

「怎么带娃看病这么难?儿科医生都去哪儿了?」

儿科医生短缺,非一日之寒。

这其中,专注于儿童骨骼健康的儿骨医生更是少之又少,一名成熟专业、独当一面的儿骨医生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

今天,我们邀请北京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孙琳医生,一起走近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的儿骨医生的世界。

都说千万别做儿科医生,他却觉得自己选对了

微光成矩,星火相传

1986 年,孙琳医生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儿科系。

后来,他又在首都医科大学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当时的他在北京儿童医院系统轮转了小儿外科的各个专业,最终确定了儿童骨科为专业方向。

现如今,孙琳医生早已荣誉加身,闻名业内,用自己的双手为万千儿童挺起脊梁,重塑人生。

提起做儿骨医生的初衷,他说除了对孩子的真心喜爱外,更离不开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潘少川教授。

孙琳医生回忆道:

那时我还在上大学,潘教授应邀为我们讲课,作为我国小儿骨科的创始人之一,潘教授是一名真正的学者,他的风度令人深深折服。

我心里有个想法,将来我想和潘教授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为孩子们服务。」

都说千万别做儿科医生,他却觉得自己选对了

有些人的相遇,像蜻蜓点水,擦肩而过后,泛不起一丝涟漪。

而有些人的相遇,如火石碰撞,光只在瞬间,稍纵即逝,但火种已然留下。

年少时的梦想固然美好,但想要实现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路还很长。

培养一名成熟的儿科医生有多不容易?

如果 18 岁上大学,按照医学生的基本操作,读完硕士毕业 25 岁,再培训 6 年已经是 31 岁了。

换句话说,一个人要等到年过而立,才算真正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就此结束。

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不断涌现。

成熟的儿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期间要投入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

这个过程,或许艰辛,或许漫长。

有人怀揣着梦想与热忱,坚定地走了进来;也有人因种种原因,在途中选择了离开。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中国的儿科医生有多少?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2)》中显示,截至 2021 年,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约 20.6 万人,仅占全国医院 428 多万医生总数的 4.8%。

与此同时,我国儿童人口为 2.98 亿,其中的缺口不言而喻。

更何况,儿科医生的流失率一直很高。

从医 30 多年,孙琳医生见证了无数人的离开。

面对儿科医生「青黄不接」的现状,他很坦然地表示,想要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当医生的这些年,孙琳医生救治过多少孩子,他没数过,也数不清了。

对于这份工作最大的动力,便是看到孩子恢复健康。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位内蒙古的小女孩千里迢迢来看病。

经过治疗后,孩子终于康复了。

当家长带孩子再来复诊时,为了表达感谢,特意将孩子名字中的第二个字,改成了他的名字。

名字,对于中国人而言,寓意深远。

那一刻他心中受到的震撼、感动,犹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却又细腻如丝。

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都说千万别做儿科医生,他却觉得自己选对了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扁平足、O/X 型腿、脊柱侧弯……

当一个孩子的骨骼出现问题,身体的痛苦、求医之路曲折、同龄人的异样眼光,无疑给他们的青春蒙上一层阴影。

给孩子看病,需要的不只是医生的专业技能,耐心和爱心同样不可或缺。

「儿科在我们业内又叫哑科」,孙琳医生解释道:「和成人患者不一样,儿童就诊沟通难、问诊难、治疗难。儿科医生要面对的,不只是孩子,还有一整个家庭。」

惶惶人间事,问医最铭心。

都说千万别做儿科医生,他却觉得自己选对了

病的是孩子,需要帮助还有家长。

儿科医患矛盾频发,有时候是家长「关心则乱」,他们同样需要医生的安慰、鼓励和支持。

看诊时,儿科医生还要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找出病因,因为有的家长可能为了推避责任而「说谎」:

「有些家庭因父母忙碌,由老人照看孩子。老人在看护中不小心导致孩子胳膊脱臼,但就医时可能隐瞒真相,说是当时没看到,或者称是孩子自己摔的。」

孙琳医生强调,说这些这并不是为了责备谁,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照顾孩子看似简单实则繁重,承载着无尽的辛劳与付出。

无论父母还是老人,都在尽力做到最好,但生活中的意外总是难以预料。

所以更需要彼此体谅,相互支持,在出现意外时能坦诚面对问题,为医生提供准确病史,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都说千万别做儿科医生,他却觉得自己选对了

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古老的《圣经》中,记载了让驼背者的腰变直的神迹。

而在骨科医生的眼中,这样的神迹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

骨骼的精妙之处,即便是世间最精巧的器械亦难以企及,修复、再造乃至置换骨骼也绝非易事。

但骨科医生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相比于成人骨科,小儿骨科的手术,往往对医生的「手艺」要求更高。

孙琳医生指出,小儿骨科不是成人骨科的翻版,成人骨科面对的往往是退行性问题,而儿童更多的是发育性问题。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处在不同生长阶段,出现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

◉ 婴幼儿主要是先天畸形,例如:先天性肌性斜颈、马蹄内翻足、并指 (趾) 等,尤其常见的是髋关节发育不良;

◉ 幼儿到少年阶段,多以跌落伤、摔伤所导致的骨折等外伤为主;

◉ 青少年阶段,外伤后生长发育畸形、青少年脊柱侧弯、驼背等脊柱弯曲异常较为常见。

为了尽量避免日后出现发育问题,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带孩子去看小儿骨科。

骨科手术时间漫长,动辄三四个小时。常人听来,骨科手术常发出锤子敲敲打打、甚至锯子、电钻的声音,冰冷而残酷。

但在无影灯下,这些声音是叩开重生之门的动人乐章。

因为骨科手术消耗大、强度高,孙琳医生平时会选择做饭、篆刻放松身心。

「给患者做手术是我成就感的来源,为家人做饭是我幸福感的来源。

至于篆刻,它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体现,每一刀、每一划都蕴含着我对古老艺术的敬畏与追求。」

手术刀、菜刀、篆刻刀,是他这一生都放不下的三把刀。

都说千万别做儿科医生,他却觉得自己选对了

初心不改,殊途同归

如今的孙琳医生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更让他放不下的,是那些来找他看病的孩子。

从公立三甲到如今的和睦家,尽管环境看似迥异,但他的心始终如一,一直致力于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都说千万别做儿科医生,他却觉得自己选对了

「我和北京和睦家结缘,一方面源于多年前盘仲莹院长的盛情邀请,一方面是因为儿科是和睦家的重点科室。

最重要的是我曾经在这里会过诊,亲眼见证了和睦家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

选择和睦家,是孙琳医生想回归医疗本原的这条路。

他现在有更多的时间跟每个带孩子来看病的妈妈答疑解惑,用更优的医疗设备设施、接轨国际医疗标准的多方位综合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服务。

关于未来,他有一个很美好的愿景,想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孩子提供三维立体式的服务。

「纵向来说,我们会从疾病的筛查、诊断、干预、治疗、康复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甚至从围产医学、母胎医学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关注,及早发现胎儿骨骼的异常问题。

横向方面,有些骨科问题并不是单纯的骨科问题,还会涉及其它学科,比如脑瘫,会涉及小儿神经内科、儿童康复等专业。未来我们会成立多学科门诊,对孩子进行综合评估,提供更科学、更全面、更长久的康复治疗方案。

轴向来说,就是对我们儿科医生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涵盖所有儿科疾病谱,同时让每一位医生各有所长,让孩子能够找到更专业、更擅长的医生。」

坚守初心,贵在始终。

一生择一事,一事全一生,孙琳医生一直身体力行。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