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2
原创

对话泰康牙医|范揆:口腔医生,绝非「牙匠」

在修复学科的实操培训上,三星泰康牙医、上海泰康拜博星尔门诊医疗院长范揆正在认真的进行案例的讲解,色彩配比、线形设计、动态对称……仿佛一位艺术家,神采飞扬的介绍自己精心打磨的作品。这些优雅的曲线和数据,无一不标示着口腔美学是有一定客观规律与标准的科学,再一次佐证了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口腔医学也必然如此。

范揆院长说,口腔医生一定不能让自己做成一名牙匠,知然,更应知其所以然。

从国防生到口腔医学生的殊途同归

如无数有志少年一般,范揆也曾想把个人梦想融入报效祖国的实践中,高中时期她一心报考中国科技大学的国防生,但仅仅差了一道选择题的分数遗憾落榜。喜欢物理和生物的她思来想去,还是坚定的要学一门技术,于是她改报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我当时想,我要当一名医生,我要治病救人!」

录取通知书下来,她意外的被调剂到了口腔系。

这一度令她很失望,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专业较「治病救人」相去甚远。乡镇居民也会觉的,牙医就是牙匠,洗牙、拔牙、修牙,牙医也算得真正的医生?

但范揆的家人亲戚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劝解范揆不要被小城市的状态所影响。「他们说其实在上海,牙医是很好的一个职业,并不是我想象当中的样子。所以后来在慢慢的学习过程当中我才发现,牙医是真的挺适合我的。」

从小到大范揆喜欢动手做很多的事情,甚至木工,电工她都有浓厚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范揆逐渐发现口腔学科的临床工作要求医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让她逐渐找回自我价值。口腔医生并非大众眼中补牙修牙的简单工种,他们同样承担着治病救疾,予以患者健康的神圣使命。

真的学霸,敢于直面无数次的自我挑战。 在一众口腔专科中,范揆选择了咬合重建这一冷门领域。发育生物学中有关颌起源的假说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一次非常关键和最具革命性的演化事件。在口腔医学中,颌学同样占据着的重要地位,最早正是颌学的创建将仅为技艺活的「牙匠」转型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和学科,因此颌学的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

对职业的热爱,使她甘愿付出很多。「怀二娃的时候就在考主治医师,修完产假以后不是上班就是在外面学习,学习的时候我妈就带着孩子在附近,趁中间休息的时间我再给孩子喂奶。」多年来,范揆一直都保持着高频率的学习节奏,平均下来每个月总有两天时间是在外学习。

对话泰康牙医|范揆:口腔医生,绝非「牙匠」

美学修复是客观科学,也是感性认知

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包括了事物的客观性质和感性认识。

在美学修复的客观要求中,医生需要全面破解美学修复临床所面临的红白美学、动态规律、材料性能等所蕴含的客观规律与标准,在多学科联合治疗中,担任「总工程师」的角色,对各学科医生提出明确要求。

于范揆而言,客观规律与标准是「熟能生巧」的事,医生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之后就能大大压缩这部分的时间,而感性认知的部分则复杂的多。

一方面,审美差异和个人表达影响着双方对设计方案的反馈,在医患沟通中至关重要。这就相当于在信号传输电路中存在干扰信号,信号发送端的患者能否够清晰表明自己的诉求输出有效信号,接受端的医生能否充分「破译」患者的特有表达,都影响着最终的沟通成果。而模型制作完成以后,医生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整。

另一方面,是很多患者都忽略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患者常常专注于牙齿本身,而忽略了牙齿形态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在范揆接诊的众多患者中,有一位就非常清晰的表达了想要张曼玉同款牙的愿望。范揆一下就读懂了她的诉求,并对张曼玉的牙齿进行了详细分析,其门牙突出,呈直方状,显得极为性感又不失可爱,这是很多明星没有的。在整个设计当中,抓住牙齿的形态去做适应患者面部特征的调整,效果相当好,非常符合患者的预期。但是当她回去以后,家人不经意间评价的「会不会太方了一点?」,「会不会太硬了一点?」又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最终,她还是找到范揆院长,在参考张曼玉牙齿形态的大方向上,调整的更加柔美一点。

范揆院长认为,美学修复设计要尽量多的考虑实际生活的场景。在前期沟通阶段,充分了解患者的职业,工作性质,甚至朋友、同事、家人的审美,让患者可以合理预期修复效果。

业精于勤,厚积薄发

在泰康拜博工作的十余年,有很长一段时间,范揆都跟着泰康拜博口腔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泰康拜博集团级专家、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席魏兵学习工作。即便在经营状态不佳的门店,魏兵丝毫不受影响的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沟通的语气语态、说话的方式方法、方案的制定设计都让范揆记下心来,「直至今天,魏总对我都有很深的影响。」

对话泰康牙医|范揆:口腔医生,绝非「牙匠」
泰康拜博口腔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泰康拜博集团级专家、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席魏兵

学霸的过人之处,不仅仅在学习能力上,更体现在学习态度上。魏兵让范揆配台,她非常兴奋的说「魏总想教我」!因为给专家配台意味着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侧面表明了专家的良苦用意。「年轻医生一定要摆正心态,认为这是给老师做事的心态是不可取的,老师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

她也有急于求成的时候,为魏兵配台多年,范揆还只是在做种植二期手术。略感苦闷的她在给医学院院长拜年的时候,特意提到这个问题。院长不仅没有站在她这边,甚至进行了批评「你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太冒进了?只有做了大量的种植二期修复以后,你才会对种植一期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认为你们的院长一定是位对你有很好职业规划的老师,你可以放心听她的。」

正是这迎头一棒,敲醒了范揆,脚踏实地,才能厚积薄发。在大量种植二期手术的积累以后,魏兵开始让她学做种植一期的切口,切口做好以后,范揆才在魏兵的陪同下慢慢开始完整的种植牙手术。

欲逐高峰,授业解惑以历练

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口腔美学修复不能留于表面。范揆对医学的态度很明确,她常常告诫学生「牙医,绝对不是牙匠。我们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回归本质,修复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口腔功能,切勿本末倒置。」

对话泰康牙医|范揆:口腔医生,绝非「牙匠」

进行美学的设计,对专业的医生来说可能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真正的难点是如何在进行美学修复考量的时候兼顾口腔功能的保障。「我们要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美学的设计,不能单纯只考虑美,因为我们是医生。」

泰康拜博口腔成立了八大专业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建设、专科医生分级准入、专业培训管理、疑难种植病例会诊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作为泰康拜博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揆坚持培训带教多年,「想要把一个课程内容给学生讲清楚,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学和讲是不一样的,在教的过程当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思路打开,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自我提升,也是自我促进的方式。」

对话泰康牙医|范揆:口腔医生,绝非「牙匠」

对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的毫无保留式传授,她丝毫不但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方面,医生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临床工作需要大量的积累实践。另一方面,范揆则得意的说「他很难做到马上超越我,我也在不停的学习,哈哈。为了不被超越,我更要不停的学习。」

医生的成长是无比漫长的,选择从医,便要终身为之奋斗和拼搏。无论是服务还是技术,泰康牙医都将持续发挥榜样力量,在诊疗服务上做到极致专注,在人才培养上做到精准施策,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到成果显现,为全民口腔健康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