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1
原创

武汉地铁内乘客突发心脏骤停 武大人民医院护士 20 分钟救回一命

6 月 6 日下午,武汉地铁 4 号线车厢内,一位乘客突发疾病倒地,心跳呼吸全无。同车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 I 科护士詹少萍恰好就在事发现场,她毫不犹豫出手相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徒手心肺复苏」救治近 20 分钟后,患者奇迹般恢复心跳呼吸。生命危急时刻的见义勇为义举,再次彰显人民医院医护高效的救治能力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色。

武汉地铁内乘客突发心脏骤停 武大人民医院护士 20 分钟救回一命

6 日下午 4 时 30 分左右,詹少萍下班乘坐地铁 4 号线回家,地铁从楚河汉街启动后,车上一位 50 多岁的男性乘客突然瘫软倒地、不省人事。

在车厢内乘客的一片惊呼声中,詹少萍立即主动上前,在表明医务人员身份后,她立刻俯身探查爹爹的生命体征。在紧急评估患者呼吸、颈动脉搏动时,詹少萍发现其已完全丧失自主意识,心脏停跳、小便失禁,牙关紧闭,口唇发紫,且颈动脉搏动也消失,处于濒死状态。

4 时 33 分,地铁到达青鱼嘴站后,地铁工作人员和热心群众一起将患者从车厢抬到了站台上。作为一个工作 11 年的资深护士,詹少萍积累了丰富的急救经验。詹少萍担忧患者舌根后缀压迫呼吸,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快速徒手打开口腔,过程中顾不上自己的手指被牙齿划伤,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血迹。

武汉地铁内乘客突发心脏骤停 武大人民医院护士 20 分钟救回一命

随后,她立即解开患者上衣,开始徒手心肺复苏,同时请地铁工作人员赶紧拨打「120」,并去取地铁内常备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AED 送到后,詹少萍熟练操作,将 AED 里电极片贴至患者两侧胸前。AED 自动识别并发出的操作提示:需要电除颤操作,并进行心肺复苏。

武汉地铁内乘客突发心脏骤停 武大人民医院护士 20 分钟救回一命
武汉地铁内乘客突发心脏骤停 武大人民医院护士 20 分钟救回一命

持续几轮电除颤和心肺复苏过程中,詹少萍时刻观察病人意识,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在场的路过行人,也帮助精疲力尽的詹少萍轮流对患者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略微休整的詹少萍则在一旁指导。期间,詹少萍电话联系神经内 I 科护士长贺娟凤,汇报病情和施救情况,贺娟凤护士长建议继续实施心肺复苏,并时刻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寻求 120 救助。

4 时 51 分,经过近 20 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原本丧失自主意识的患者奇迹般慢慢睁开眼睛,手脚也可略为活动。詹少萍马上再度评估,发现患者已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

所有在场参与施救的人如释重负,纷纷为詹少萍的义举和救治成效鼓掌赞许。此刻「120」医护人员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将老人转运至附近医院。完成现场交接后,詹少萍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乘坐地铁回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文强教授介绍,心跳骤停是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心跳骤停后,由于脑部血流突然停止,10 秒钟左右病人就会神志丧失、昏迷不醒;呼吸先是断断续续,呈叹息样或者短促痉挛式呼吸,1 分钟后呼吸逐渐停止;大部分病人会在 4 分钟左右开始出现脑部无法逆转的损害、脑细胞死亡。

因此,突发心跳停止后的 4 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每延长一分钟,抢救的成功率会下降 7% 到 10%。一旦错过「黄金 4 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且抢救成功的几率会变得非常小。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约 55 万人,平均每天有 1500 多人,平均每 1 分钟就有 1 人发生。统计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 90% 发生在医院外,患者生存率不到 1%。

面对心源性猝死,最好的办法是「救在身边」,强调第一地点、第一时间、第一目击者施救。詹少萍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培养的优秀护士,掌握了扎实的急危重症早期发现能力和早期应急处置过硬能力,「敢救人、能救人」,这才帮助患者保住了宝贵的生命。

「患者当时心脏骤停,情况十分紧急,自己第一反应还是有点怕。但想到有人民医院这个强大的后盾和医院此前见义勇为的榜样,自己就瞬间有了自信心和底气。」詹少萍表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有「人民医院、一院好人」的优秀文化,在各类公共场所遇到突发事件勇于出手、见义勇为的「好医生、好护士、好职工、好学生」层出不穷,她自己每次看到相关报道时都十分感动,一心向榜样英雄们看齐。

人民医院,一院好人。近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大力弘扬「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理念,坚持党建领航、文化育人。在院党委的鼓励和培育下,近年来涌现了近 80 位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英勇救人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学生、好职工」。他们以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训练有素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精湛的医疗技能,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并获评「湖北好人」「湖北省三八红旗集体」「武汉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直是国内「目击者施救」的最早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从 2011 年以来,医院就在全院职工中倡导「目击者施救」,全院 7000 多名职工均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医院医护人员还常年定期接受电除颤、伤口包扎止血、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方法培训。

为让更多普通市民由突发疾病意外的「第一目击者」成为掌握急救技能「最早施救者」,2021 年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还成立「天使在身边」急救技能公益培训小分队,面向社会、特别是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开展包括心肺复苏术(CPR)、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气道异物梗阻、溺水等急救技能免费培训。目前医院「天使在身边」急救技能公益培训小分队已针对地铁、机场、社区、校园、养老院等公共场所开展了 40 余场公益急救技能培训,受益人数逾 2000 人,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并获评 2022 年度「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