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1
原创

西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首例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3D 打印您了解吗?

3D 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即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被誉为继蒸汽机、电脑、互联网后又一项伟大的发明。

目前 3D 打印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医疗领域,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可以精准打印再现各类复杂的、个性化的结构,对于提升疾病精准化诊断、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已日益成为引领未来临床医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近日,西安市中医医院脊柱一病区王向阳主任医师团队开展了首例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标志着西安市中医医院脊柱团队诊疗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王先生 2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麻木,伴双手麻木,双腿发软、走路踩棉感,第 4 肋骨以下束带感明显,偶有头痛、头晕,霍夫曼征右(+)、左(++),左手大鱼际肌及小鱼际肌肌肉萎缩,约第 4 肋骨以上皮肤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王向阳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阅片后,判断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

西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首例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C4-6 多节段突出

王向阳主任组织团队针对王先生的病情进行讨论,认为王先生产生四肢及行走不稳等症状系颈椎反弓、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伴钙化压迫脊髓、神经所致,必须尽快解除压迫,释放脊髓及神经;同时为了保护食道、减轻对颈部椎体前缘软组织器官损伤,决定放弃传统椎间融合加钢板手术方式,采用新型「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个性化诊疗方案。

颈椎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常规的颈椎前路手术方式需要显露较多范围的手术视野,在植入融合器的同时,往往需要附加钢板进行固定,但存在钢板移位、磨损食道引起食道瘘、吞咽困难等手术风险,且手术时间长、术中需要用力牵拉气管,增加了喉部神经损伤的几率,可能出现术后声音嘶哑、呛咳、吞咽不适等并发症。

与传统手术相比,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固定效果可靠、椎间容纳完全、植入方式简单,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能确保初始稳定性和远期融合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异位骨化风险。

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采用的 3D 打印椎体融合器,具有与椎体皮质骨和松质骨接近的弹性模量,利于新生骨通过微孔长入融合器内部并粘附于金属骨小梁表面,形成骨-内植物的紧密结合体,内部留有植骨窗可配合植骨提高骨融合率。

西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首例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3D 打印椎体融合器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王向阳主任医师团队与麻醉团队密切配合,术中咬除少部分颈 5 椎体,采用 3D 打印椎体融合器将颈 4、颈 6 椎体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约 1 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术中出血量仅 50 ml。术后王先生自诉,之前双下肢麻木、乏困及束带感症状消失。

西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首例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术后 DR

王先生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片后,佩戴颈托下地正常活动,无任何疼痛,亦无吞咽困难等不适。

西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首例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 3D 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具有个性化设计、精准植入、优异材料特性、术前仿真和减少手术时间等整体优势,有望提高手术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