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16
原创

泰康牙医曹莹:牙医干的是「良心活」

泰康牙医曹莹:牙医干的是「良心活」

五一假期前夕,三星泰康牙医、泰康拜博北京观巢门诊医疗副院长曹莹刚刚结束一场泰生活直播。早上,曹莹院长按照门诊排班在泰康拜博口腔总院坐诊,中午则赶去就医看了疼痛很久的腰椎颈椎问题,未曾喘息便赶到观巢门诊如约出现在直播间,精神饱满的为大家带来一场如何进行口腔健康管理的直播。下播后曹莹院长也没闲着,「5 点半我还约了患者。」就是这么满满当当的一天,也代表了曹莹院长从医路上的每一天。

曹莹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如果你见过她本人,你会发现她永远精神饱满、温婉且富有耐心。很小的科普知识,都掰开了揉碎了为患者讲清楚。「我始终认为医生跟病人讲清楚科学道理是职责所在,因为医学是科学,科学就是讲道理,道理讲明白了患者才能理解。」

她总说患者是最重要的。有次录制,在约采访时间的时候,她笑着说,「我其实早晨 6 点半就可以的,采访完我还要赶回去看患者。」即便工作很忙,她也几乎不会推辞线上直播和线下演讲,因为这能为更多人讲述口腔健康维护知识,让更多的人重视口腔健康管理。

行迹至此,是天性盖然,亦是耳濡目染。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最初,曹莹的个人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用法律捍卫正义。最终她遵从父母的期望,选择了医学专业。成绩优异的她本硕均就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并在母校附属医院的口腔科工作了四年。「我从 18 岁到 30 岁都在湘雅,这段经历对我一生都有影响」。读书的时候,任课老师立于身旁传道授业。工作后,老师竟成了比肩的同事,曾经跃于纸上的术语名词,在临床场景下逐一验证。多年研读,她付出了一整个青春终于站到了师兄师姐的起点,「我的身边一直都是榜样」。

百年沐雨的湘雅医学院不仅培养了曹莹精湛的临床技术,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厚植树人。曹莹的价值观就此形成,「口腔医生是我的职业,在我眼中重要的不只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就,还包括我治疗过的每一位患者。」

在湘雅医院工作的那段时间,她接诊的大多是南方各城市长途跋涉赶来湘雅医院就医的患者。公立医院的号非常难挂,小问题一般都在小诊所解决,能见到曹莹的患者病症往往都已经比较严重,到了不得不看的程度。这些朴实的患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需要曹莹花费很大心力去说明病情和注意事项,她并不在意,相反她觉得安抚患者情绪和救治同样重要。

泰康牙医曹莹:牙医干的是「良心活」

相识泰康拜博

探寻拥有「健康」另一路径

后来曹莹来到北京工作,相对于南方,曹莹明显感觉到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健康的态度有一定差别。在泰康拜博口腔所接触的顾客,从谈吐能感受到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他们对口腔的认知会更明确,健康意识也更强。这些顾客不是来治病的,更多的诉求是口腔健康维护。「他会不停的去问,询问的内容可能远远大于我给他提供治疗的范畴。」这表明大城市的顾客往往具备更高的口腔健康维护意识,以及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口腔健康问题逐渐被重视。以龋病为例,中国人用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逐步认识到龋病的危害,80 后 90 后家长会主动选择涂氟和窝沟封闭来帮助孩子从小预防龋病,这说明我们的口腔健康意识得到了提升。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众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泰康拜博口腔倡导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推行全科医生首诊制,通过全科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持续联系,帮助患者明确口腔问题症结,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维护方案。

曹莹在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取得口腔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于北京口腔医学会会长、北京口腔医院院长、国务院「中国医师奖」获奖者孙正教授。孙教授的教诲让曹莹始终铭记于心:「做选择时谨慎,做学问时静心,干工作时求真。」

做为全科医生的曹莹,她深知改变大众的健康观念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她更明白此事势在必行。在她眼中,患者的健康问题从无小事。在泰康拜博口腔工作,她始终坚持与患者之间建立是一个长期的陪伴式医疗的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关于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相关支持。「能短时间内就获得患者的信任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有幸能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长期信任,这肯定不只是幸运,而是因为医生向患者传递了科学,患者理解且相信了科学,最终选择信任医生。我有幸成为了这样的医生,所以很感激这么多患者的信任。」

泰康牙医曹莹:牙医干的是「良心活」

医生的坚持,是干「良心活」

对于医疗服务,曹莹院长有着极致的坚持。「口腔是个整体,但口腔疾病的治疗却涉及多个专业,如果医生没有全科诊疗观念,就会在治疗决策上顾此失彼,如果想更好的解决患者的各种口腔问题,就需要医生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想成为患者信任的好医生,唯有坚持提高专业技术。」曹莹院长的临床工作涵盖全科,正畸、种植三个专业,「当口腔医生能同时具备全科和专科的临床技术时,看待疾病的角度和深度才是相对客观全面的。」

曹莹院长的口腔全科技术中,美学修复是她的专长之一,她坚信口腔美学修复是医术、艺术、心理学综合应用的过程。随着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口腔领域求美人群的数量激增,在每一次治疗前,她都会详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在设计方案前要结合医学技术、口腔美学、面部美学,还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性格心理等隐形因素,为患者设计出符合医学美学和心理预期的最佳方案。

「口腔美学设计很少能一步到位,对一个病例的设计进行多次方案模拟和精细的调整是常有的事,这太正常不过了,因为美学修复改变的不只是牙齿的外观,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建立对颜面部美学的正确认知,更是对患者的心理关怀和慰藉。」

对于口腔疾病的治疗,曹莹院长认为恢复健康始终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临床中最常见却又经常被患者甚至医生忽视的牙周病,她长期坚持向患者宣导牙周病在国际上采用的是慢病管理模式,她为每一位患者建立长期的口腔医疗档案,通过定期专业的检查和长期的跟踪随访,使患者可以直观感受到牙周疾病的维护效果和动态变化。

她向每一位患者宣导口腔预防知识,手把手辅导患者,亲自为每一位牙周病患者刷牙,让患者感受区别,看到变化。「我的患者牙刷不好,那就是我的工作还没做到位。上医治未病,医生就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疾病的预防工作。」在曹莹院长眼中这就是一种最朴素的陪伴式医疗服务。

「技术水平的高低在行业内是有明确标准的,我们的患者能感知到的大多是治疗后感受,他们几乎不能从专业角度来判断,那么在临床中医生干的实际上是份良心活,只有心中时时刻刻坚守行业标准传递精良技术,才能称之为好医生。」

良师亦友,教学相长

医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曹莹院长也不例外。在口腔全科专业已经晋升为主任医师之后,她坚持选择在北京口腔医院国家重点专科进修学习正畸专业,在结束了全脱产进修学习之后,她仍然坚持每周雷打不动的利用休息时间陪老师出诊一天,至今已坚持了 4 年。对于个人,坚持学习是医者的自我坚守。对于其带教老师而言,一个好的工作伙伴同样可遇不可求。

「我的老师每年都要带新的博士生、研究生、进修生,大家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很强,但真正去探讨临床问题时每个人的表现差别很大。正畸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方案的设计尤为关键和重要。作为学生,大家都习惯了听从老师的意见,特别是关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大家对导师的治疗方案更多的是遵从和效仿。几乎没有人跟她探讨和追问方案设计的问题。」

本着严谨的医学态度,曹莹对于每一个新患者都会综合临床资料做出方案设计,再把自己的方案和老师的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时及时向老师请教,渐渐地师生之间形成了共同探讨病人治疗方案的一种默契,双方会各自拿出方案,进行对比和讨论。

「我跟我的老师讲我设计时的想法,也不停的去追问她设计中的专业细节,这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时候我的想法也会提示我的老师去重新审视她的方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工作模式。

在不被患者熟知的一面,医生们对病理和治愈甚至有着哲学一般的思考,也反映出一位医生的自我高要求。曹莹院长若有所思的说到,「医学没有绝对,我们追寻的治愈是长期稳定的状态,很多时侯我们能做到的最多也就是单项技术的临床治愈标准。但能做到这个标准的医生,已经是很优秀的医生了。」

漫漫从医路,行稳则致远

她说,习惯了。

她说,患者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她说,医生的内心都是简单直接的。

她说,太久了,这条路上能跟你相伴的人就是患者。

从医的路从无坦途,走的越远,责任越重。身肩泰康拜博北京观巢门诊医疗副院长,曹莹不仅忙于临床工作,还要学习管理。被问及是否有压力时,她笑着说,「我经常会睡不着觉,但不是因为医疗管理,我有领导和同事都可以帮助我。我常常睡前反复的想白天的临床工作细节,这个方案是不是最优的?是否对常规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已经预判充分?甚至是操作上毫米级的差别都会让我辗转反侧,……,哎呀,没办法,职业习惯。」

不断追求职业和技术的进步,她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患者,对家人的陪伴总是缺失的。因为周六日都要上班,她会在女儿面前流露出柔弱的一面「妈妈最近工作又忙又累,周末你来陪妈妈上一天班吧,这样我上班时还能看见你,心情能好点。」周末曹莹的女儿就在妈妈办公室写一整天作业,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能获得短暂的相处时光。这样默默的陪伴,给了曹莹很大的心里慰藉,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她才能这般全身投入到事业当中,心无旁骛的去做想做的事。

泰康牙医曹莹:牙医干的是「良心活」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不仅要拥有精湛的技术,解决顾客的问题,同样需要换位思考的意识,回应顾客诉求,捍卫民众口腔健康。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