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15
原创

郑大五附院成功开展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手术,助力开启复苏之门

近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成功为两名患者完成了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手术,术后开机效果明显。此项手术为医院首次开展,旨在为更多昏迷、脑脊髓损伤(瘫痪)患者带来新希望。

病例一

中年男性,2 个半月前因急性脑出血,于当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持续昏迷 2 个月。后因脑积水入院治疗,神经外科一病区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术后意识障碍虽好转,但左侧肢体偏瘫明显,持续卧床、气管切开状态,仍需要一名专业护工及家属持续护理照顾。

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家属治疗愿望迫切,主管医师管海博将上述情况反映给上级医师寿记新主任,经磁共振、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评估及科室讨论,该患者适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微创手术治疗。

4 月 27 日在医院复合手术室,由寿记新主任医师、管海博主治医师共同完成颈段及腰段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术,为患者尽早拔除气管套管、完全清醒、站起来、能走路、回归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郑大五附院成功开展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手术,助力开启复苏之门
郑大五附院成功开展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手术,助力开启复苏之门
郑大五附院成功开展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手术,助力开启复苏之门
郑大五附院成功开展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手术,助力开启复苏之门
郑大五附院成功开展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手术,助力开启复苏之门


病例二

老年男性,1 个月前「因高处坠落致颅脑及胸段脊髓损伤后双下肢截瘫」,由外院转入神经外科一病区,后经积极评估、讨论后给予胸段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术。

术后虽左下肢可稍活动,但右侧下肢仍无明显活动、大小便排便困难,需持续卧床,家属进行照顾。患者及家属治疗愿望迫切,1 周前科室再次充分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最后决定行腰段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

郑大五附院成功开展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手术,助力开启复苏之门

术后,神经程控刺激器已顺利开机,两名患者耐受性良好、临床症状逐渐好转。

目前,两名患者仍在继续接受团队的综合治疗,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恢复,重新回归社会。

科普知识

慢性意识障碍 (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 ness, pDoC) 是指由脑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各类脑损伤所导致意识丧失超过 28 天的病理状态, 可分为植物状态 (vegetative state, 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 (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 UWS)、最低意识状态 (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MCS) 。pDoC 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严重、伴有复杂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康复周期长且难度大。

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意识障碍的治疗为一项综合性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临床显示一些药物可在意识障碍患者身上观察到暂时或长期的改善;

2、康复治疗:包括针灸、体位转换训练、被动关节活动、吞咽治疗、认知障碍训练、计算言语训练、多感官刺激治疗、音乐疗法、高压氧等;

3、神经外科神经调控治疗:神经调控治疗是通过特定的设备,有针对性地将电磁刺激或化学刺激物输送到神经系统特定部位,来改变神经活动的临床治疗方法。近年来在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包括早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促醒治疗和永久性植入式刺激器促醒治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