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4-15
原创

频繁眨眼、咧嘴、耸鼻,孩子出现这些「小动作」要当心

欣欣(化名)今年 6 岁,半年前,家长发现她总是不自觉地眨眼,以为她的眼睛有问题,于是带她去眼科开了眼药水,使用后症状消失了。

但半个月前劳累后她又开始眨眼,还伴有耸鼻、甩头动作,于是来到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神经康复专科就诊。经相关检查,欣欣被诊断为抽动障碍。经过治疗巩固,已 1 年无复发。

1、什么是抽动障碍?

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是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 (或) 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症状,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

起病年龄为 2-21 岁,以 5-10 岁最多见,10-12 岁最严重。男女之比为(3-5):1。

发病率约 1%-7%。

2、发病原因是什么?

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能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许多因素导致该疾病,如围产期脑损伤、孕期吸烟等已被证实为高危因素。另外抽动症状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心理精神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感染因素等有关。

3、抽动障碍都有什么类型?

运动性抽动: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如甩头、仰头、耸肩、眨眼、鼓肚子、甩手。

发声性抽动: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如清嗓子、努鼻、发吭吭声。

40%~55% 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

4、抽动障碍可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等。

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5、抽动障碍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 阿立哌唑、可乐定透皮贴等。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家庭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

共患病治疗

治疗的个性化

轻症:心理疏导,密切观察

中重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难治性: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其他治疗

注意: 因需要与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癫痫等疾病鉴别,建议正规医院专科就诊!

频繁眨眼、咧嘴、耸鼻,孩子出现这些「小动作」要当心

供稿:儿科神经康复专科 张影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