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4-01
原创

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

4 月 2 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今年的主题口号是「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的概念 1943 年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首次提出,自闭症在医学上也称孤独症,自闭症不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容貌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因此是一个尚没有被全社会知道、了解的病症。

自闭症就是我们认为的「自闭」吗?怎么理解? 

目前医学上诊断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引致的终身发展障碍,症状在三岁或更早前出现,患病的儿童发育受到阻碍,往往缺乏正常的语言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自闭症是因为父母或长辈教育不当导致的吗?   

20 世纪 80 年代,关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人们开始抛弃所谓「父母抚养方式不当」的病因假说,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

「贵人语迟?」自闭症长大就会好吗?

此说法没有依据,单纯语言发育迟缓和自闭生有很大的区别,数据表明,50% 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智能处于中度和重度低下水平,而且较难通过自然成长而恢复正常。

受电影电视剧影响,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将孤独症与「天才」画等号,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也只有极小部分孤独症人士拥有特殊的天才技能。这部分孤独症患者智力发育不平衡,对某些事物的理解能力或记忆力超于常人,在持续地探索和环境影响下,也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是长期努力才促成的,而不是由疾病本身引起的现象,即使是在某些领域天赋异禀的患儿,其社交、表达等能力依然明显低于普通人。

通过专业的干预,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通过专业教育与康复训练,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改善,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怎样可以早期识别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的主要症状包括社交和语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的早期表现症状可以总结为「五不」(「五少」)。

一、不 (少) 看:目光接触异常,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二、不 (少) 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

三、不 (少) 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四、不 (少) 说: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功能延迟;

五、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

孤独症教育训练中家庭的作用大吗?  

很大。孤独症的教育训练并不完全是一个医学问题,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心态、环境或社会的支持和资源均对孩子的预后产生影响。

采用综合性教育和康复训练(针对某些症状可辅以药物治疗),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可能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尤其是能力较好的孤独症儿童。

家庭教育训练应该注意什么?  

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应该坚持 3 个原则:

(1)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

(2)异常行为的矫正;

(3)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对患儿训练的同时,家长学习有关知识,是孤独症教育和治疗的主要措施。

父母需要接受事实,克服心理不平衡状况,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训练与父母生活工作的关系。化爱心、耐心、恒心为动力,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并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总结关于孤独症干预的几点共识: 

①早发现,早干预。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②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患儿本人、患儿父母及老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

③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

④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⑤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

⑥坚持干预,持之以恒。

供稿:翠香社康中心 庄志成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