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3-05
原创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 2023(精简版)》已发布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和医疗就医条件的空前改善,疾病的诊疗有了显著发展。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绝大多数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指南》指出,中国的心衰诊疗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治疗不当的情况,且各医院间、不同级别医院间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地区与医院间的救治方案更显参差。

《指南》中强调,今后将建立健全国心衰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体系,促进心衰诊疗过程规范化,提高心衰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能力,提升区域间心衰诊疗同质化水平。

心力衰竭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指急性发作或持续加重的心脏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增加,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引起肺循环充血、出现急性肺淤血等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

患者在什么情况下会诱发心衰

1、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重要原因,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包括感冒、肺炎等

2、劳累: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3、心律失常:心跳过快

4、药物不当:过量应用抑制心脏收缩的药物

5、原心脏病病变加重:如冠心病患者突发心肌梗死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心衰患者约 1300 万,有调查显示,心力衰竭病人多为 35-75 岁的年龄阶段,多发于老年群体。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此病逐渐出现于青年群体中,而这一群体也被列为「高危群体」。

健康预防

无创性心脏影像学检查是关键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外,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每年应进行相关的医学影像检查来排除隐患,做好相关预防。

1、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2、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用于心衰的诊断和鉴别

3、X 线胸片检查:可提供关于肺淤血/肺水肿、心脏扩大、胸腔积液等信息,有助于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4、心脏磁共振检查:

5、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或造影检查:

6、心脏磁共振检查:

7、核医学检查:

目前,通过一系列医学影像检查方式,可以按照不同情况、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定时、定期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预防的方式,降低突发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为生命做到保驾护航,对于日常出现的各种心脏不舒服的情况,也要格外引起重视。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