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2-26
原创

孩子久咳不愈,当心患上「百日咳」

「咳咳咳...... 咳咳咳......」很多家长抱着咳得面红耳赤的孩子走进诊室,焦急地询问医生:「医生,我的孩子咳得太厉害了,眼球都咳出血了?」孩子久咳不愈,当心患上百日咳!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可长达 2-3 月,故名百日咳,传染性极强,多发生于儿童。

近年来,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发病年龄高峰转移,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

百日咳有哪些临床特点?

典型百日咳可分为三个时期:

卡他期: 感染百日咳初期症状很像感冒,仅有低热、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轻微咳嗽等。

痉咳期:7-10 天后,咳嗽症状逐渐加重,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典型特征,频繁痉咳者可出现眼结膜充血水肿、鼻出血及面部针尖样大出血点,严重可导致颅内出血等,痉咳舌外伸时,舌系带与下齿摩擦可导致溃疡。咳嗽常呈昼轻夜重,轻微刺激如进食或哭闹可诱发咳嗽,这种痉挛性咳嗽时期可持续 2-6 周甚至更长时间。

恢复期: 进入恢复期后,咳嗽程度和发作次数逐渐减少,一般持续 2-3 周。

注意:新生儿和小婴儿常无典型痉挛性咳嗽,表现为阵发性屏气发绀,可窒息死亡。

百日咳存在哪些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多见于婴幼儿,常因合并或继发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除发热外,并发支气管肺炎是导致婴幼儿病情加重和迁延的主要原因。

百日咳脑病。 为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剧烈咳嗽引起脑部缺氧、水肿及出血,反复惊厥发作加重脑组织损伤以及百日咳毒素作用所致。

肺动脉高压 较为少见,一旦发生,易致死亡。

结核病恶化。 百日咳可使潜伏结核感染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或者原有结核病恶化,甚至引起血行播散,导致结核性脑膜炎或粟粒性结核病。

其他并发症。 由于痉咳时腹腔压力增高,可致脐疝、腹股沟疝嵌顿及直肠脱垂等。

如何诊断百日咳?

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一)疑似病例

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 ≥ 2 周;
  • 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紫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 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 2 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二)临床诊断病例

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 疑似病例,且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正常范围;
  •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 ≥ 2 周,与百日咳确诊病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与首发或者继发病例发病间隔 5—21 天)。

(三)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 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
  • 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阳性;
  • 百日咳-IgG 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 4 倍及以上升高(排除婴幼儿 1 年内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或既往感染)。

如何预防百日咳?

控制传播。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发现患者及时治疗和呼吸道隔离,应隔离至有效抗生素治疗后 5 天或起病后 21 天。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需医学观察 21 天。

疫苗接种。 常用疫苗为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DPT) 三联制剂,出生后 3 个月开始基础免疫, 每月 1 剂共 3 剂。在 18-24 月龄时加强免疫 1 剂。

被动免疫。 未接受过疫苗接种的体弱婴儿在接触百日咳患者后,可肌内注射含有高效价抗毒素的百日咳免疫球蛋白预防,可减少发病和减轻症状。

药物预防。 对无免疫力但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可行药物预防, 口服红霉素,一般连用 5-10 天。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