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2-01
原创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多科室合作成功抢救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近日,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医务人员成功抢救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 60 岁男性,并在重症监护室的密切监测治疗和精心护理下,男子目前终于脱离生命危险,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多科室合作成功抢救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单某顺利转运至普通病房

「12 月 30 日,元旦放假第一天,正好是轮到我值班。下午 1 点半左右,120 通知即将送来一名由下级医院紧急转院的患者单某,明确是心梗发作。」常州二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马涛回忆道,「我们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接收到患者后,我们发现他已经意识丧失,反复室颤,情况非常糟糕,随时可能出现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乃至心脏骤停、猝死的风险,抢救刻不容缓。」

据马涛反映,当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快速为单某开通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和吸氧,反复出现室颤,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室颤,按压,除颤……ECMO 团队一切准备就绪,在室颤再次袭来的短暂间歇,迅速成功置管,并立即开始心肺功能的替代。

但这只是过了抢救的第一关,在 DSA 导管室,单某的「生命闯关之旅」才刚刚开启。「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打通闭塞和狭窄的血管,进行血运重建。」马涛说道,「我们阳湖院区心内科副主任陈新团队早已就位等候,紧急为单某进行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 术),心内科、导管室通力配合,在 ECMO 维持生命体征下通过冠脉造影确定了闭塞血管的位置,团队立刻开通血管,恢复了患者的血流。」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多科室合作成功抢救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医疗团队在急诊复苏抢救室上 ECMO 仪器

陈新进一步解释:「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电交感风暴导致心源性休克状态的急性心梗患者,其术中死亡率极高,高级生命支持是给手术存活创造条件的基本保障。作为可代替心肺功能的救命神器,对生命体征完全不能自主维持的单某来说,ECMO 无疑是唯一的选择。而在此基础上,越早开通堵塞血管,就越能大幅度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

术后,单某所面临的挑战将更为艰难。他带着满身的管子,伴随着一排排的机器,转入二院阳湖院区重症监护室。连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也说,在面对一个心肺功能极不稳定、意识丧失、肾脏功能受损、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一切不测都可能成真。但是,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重症监护室枕戈待旦,24 小时的值守下,心肺替代、肾脏替代、脏器功能保护、维持内环境、调整 ECMO 参数……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终于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单某醒了,支持的机器撤了,满身的管子也逐步开始撤去,最终成功转入普通病房。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多科室合作成功抢救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单某在 ICU 接受密切监测治疗

急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抢救,充分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迅疾反应、密切配合等综合救治能力。常州二院 2018 年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6 年来,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急危重胸痛患者急诊救治体系。医院牵头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痛救治单元」,搭建转诊绿色通道,形成覆盖胸痛早期救治、转诊、心脏康复的持续发展的救治网络,为常州乃至周边地区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筑起畅通「高速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