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1-30
原创

【科普】医生说我子宫内膜薄,还能正常怀孕吗?

01 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及诊断

子宫是胎儿居住的暖房,子宫内膜就是暖房中孕育生命的土壤,胚胎在这里扎根发芽。就像种庄稼,种子播撒在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长。优秀的种子(胚胎)和肥沃的土壤(子宫内膜),是成功妊娠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宫内膜是子宫内壁上的一层组织。

●表面 2/3 称为功能层,受到卵巢性激素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变化,不断经历增殖变厚、脱落变薄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靠近肌层的 1/3 叫做基底层,不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不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但如果子内膜过薄,胚胎很难生存,怀孕的概率就明显下降,就像盐碱地,贫瘠的土壤上庄稼很难生长。即使怀上,流产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究竟多薄的子宫内膜会影响妊娠呢?

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2018 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在辅助生殖中子宫内膜厚度<7 mm 为薄型子宫内膜。薄型子宫内膜在 ART 中的发生率约 2.4%。2019 年加拿大生育和男科协会指南认为:扳机日内膜厚度<8 mm、解冻移植周期内膜厚度<mm7< span ="">为薄型子宫内膜,建议取消周期。2019 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指南则是以内膜厚度 8 mm 为分界点。

02 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

1.药物影响,如避孕药、部分促排卵药物。口服避孕药是由低剂量的雌孕激素构成,已有研究发现,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内膜腺体增殖,腺体分泌减少,间质水肿,内膜血管减少及萎缩反应。常用的促排卵药物氯米芬则是通过竞争性占据下丘脑雌激素受体,干扰着内源性雌激素的负反馈,从而影响子宫内膜。这些药物所致的薄型子宫内膜在停用药物后能够恢复正常。

2.宫腔操作后宫腔粘连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引起子宫内膜变薄的原因。宫腔任何操作,如产后或流产后过度刮宫,都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受损的内膜在修复过程中形成内膜瘢痕或粘连,导致内膜再生障碍。

3.感染。炎症使内膜的基底层细胞死亡,形成薄型子宫内膜。如子宫内膜结核可引起内膜纤维化,形成没有弹性的纤维瘢痕,导致宫腔收缩力下降、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细胞受破坏,子宫内膜血液循环减少,内膜再生困难,影响妊娠。

4.严重的子宫腺肌症与薄型子宫内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推测可能是严重的肌壁间病灶阻碍了冠状动脉及内膜血液循环,导致内膜厚度降低。

5.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血流不足和体内雌激素受体减少,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变薄。

03 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

药物治疗

1.  雌激素
雌激素能够促进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细胞增殖,补充雌激素的途径有口服给药、阴道上药、经皮给药。

2.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西地那非、己酮可可碱

这些药物能够增加子宫内膜血供,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增殖。

3. 重组人生长激素

GH 可直接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增加及内膜细胞增殖,进而使子宫内膜增厚。

手术治疗

1.  宫腔镜手术

对于宫腔粘连所致的薄型子宫内膜,治疗首选宫腔镜手术。

2. 子宫内膜表浅搔刮术

通过刺激损伤修复,提高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敏感性。

宫腔灌注

宫腔灌注是在无菌的条件下,用移植管将药物缓慢推入宫腔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灌注药物,以促进内膜的增长,改善子宫内膜血流,从而帮助胚胎着床。

1.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

rhG-CSF 可提升子宫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量, 可增加整合素 avβ3 和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 , 亦可通过对滋养层和蜕膜局部的免疫调节促进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对子宫内膜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生以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2. 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

研究认为 HCG 可以通过子宫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受体,调节子宫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弱子宫平滑肌收缩,更有利于胚胎种植;可以上调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各种生长因子的表达,调节胚胎植入的宫腔环境,促进胚胎和内膜之间的「交流」。

3.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

可促进受损子宫内膜增殖修复,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减轻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反应。

干细胞治疗

2004 年,首次报道子宫内膜中存在子宫内膜干/祖细胞的证据。子宫内膜修复障碍可能与局部干细胞的损伤和损失有关。

干细胞修复内膜损伤机制:

●分化能力:不仅可直接分化为子宫内膜细胞,还可以分化为其他细胞,如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 旁分泌活性

●免疫调节

仿生物电刺激及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

通过调节放置在腹壁和阴道内的电极,释放低频电流,刺激盆底和子宫肌肉及血管平滑肌被动性收缩与松弛,进而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流阻力,增加子宫内膜组织营养,促进内膜生长。

中医治疗

中药方/针灸/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灌肠等。

供稿: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生殖医学中心 郭萍萍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