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1-22
原创

湾医科普丨是什么阻挡了我们入睡的脚步?

是什么阻挡了我们入睡的脚步?

今天,小湾请到了宁波市杭州湾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倪小棋来为我们揭开谜底!

其实,失眠的病因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元论可以解释的。至今仍然还有一些机制正在探索中。经典的当属「失眠三剑客」理论。1991 年,美国学者 Spielman 提出的「3P 模型」是目前关于慢性失眠最明确而且被广泛引用的病因学理论。3P,即三大因素英文首字母。

易感因素

即容易引起失眠的高危因素。

1)易感之生理篇

遗传相关:就好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中有容易失眠的情况,那么你就要警惕啦,你的失眠发生率就要高一些的哦。

年龄相关:年纪增长,夜间睡眠减少、睡眠节律紊乱也将随之而来,所以老年人群的失眠发病率普遍较高。

2)易感之心理篇

不同人不同性格,失眠更偏爱完美主义人群、神经质人群、敏感多思虑人群和过度压抑情绪或怀疑、不安人群。

3)易感之社会篇

社会环境无法十全十美,比如工作强度大致作息不规范,夜班、各种托班、加班,吵闹环境等均会易感失眠。

诱发因素

即导致失眠发生的生活事件。

1)诱发之生物篇:

突发疾病或使用的药物或伴随的种种不舒服,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诱发失眠。

2)诱发之心理篇:

包括突发事件所伴随的应激性反应,精神异常等等。这些生活事件,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

比如...... 青少年间流行的试胆比赛,不信邪、蠢蠢欲动地非要尝试,看完了恐怖电影最后瑟瑟发抖躲在被子里睁眼到天明………你的开心、害怕、恐惧、担忧、愤怒、悲伤、愁苦等都有可能成为失眠的「引路人」;

3)诱发之社会篇:

指社会环境的改变,比如搬了新家、换了新工作、升到了新的班级、外出工作出差等。

持续因素

即使失眠长期维持下去的因素。

为什么会形成慢性失眠呢?

1)卧床休息时间加倍增多:

晚上:提前上床补觉,之前都没睡好,今晚要提前上床准备睡觉,我可得补回来;早上:睡个大大的懒觉,争当「懒羊羊第一名」。

2)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增多:

最喜欢在床上看看书、吃个小零食追剧、写字写作业打字……一上床,无法抑制地思考或脑补一出好莱坞大片……长此以往,睡眠将进一步恶化,最终形成条件性反射——条件性觉醒。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