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1-04
原创

冬季护「心」攻略,养护心脑血管,注意这些事!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的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血栓形成。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 1℃ 心脏疾病发病率就会增加 2%。

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

1、冬季气温低,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冬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导致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3、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冬季室内室外温差较大,血管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你的血管健康吗?先来测一测」

血管遍布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堪称是体内血液和各种代谢物的「高速公路」。很多人都以为血管深藏在身体里,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知道它健不健康?其实,身体就是自带的血管健康「检测仪」

【测试方法】

双手握拳,保持 30 秒,然后打开看看手掌变白的情况是否会马上消失。

● 很快复原:血管状态良好

握紧拳头时,手掌血管受到压迫,阻断血液流通,因此手掌会变成白色。松开拳头后,血流恢复,如果变白部位很快恢复为原来的肤色,表示血管健康、弹性好,血液循环正常、末梢神经比较灵敏。

● 30 秒以上复原:警惕动脉硬化

如果手掌恢复肤色需要 30 秒以上,就要当心是不是动脉硬化了。

动脉硬化就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进而出现血管内的「管道」变窄,影响供血。其形成过程相当缓慢,不同部位的血管硬化,表现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可以到医院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测。

做到 5 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不盲目进补

我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特别是各类炖肉炖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过度进补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不要用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确实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但皮肤接触冷水时,血管会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导致心绞痛。建议冬季还是用温水洗脸,尤其是老年人。

●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冬季寒冷,在家里洗个热水澡,那是再舒服不过的事了。但注意洗澡时间不要太长,否则容易导致血管供氧不足,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一般建议洗澡时间控制在 10~20 分钟左右。

●起床不要太急

起床太急或者过猛,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尤其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睡醒以后先别急着起身,可以稍微赖一会儿床,等完全清醒了再起哦。

●不要和排便较劲

中老年人肠动力不足,容易便秘。用力排便会导致腹压增大,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冬季养护血管,记住这 5 点

01. 控制好「三高」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患者应特别注意,由于这些疾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都是引起血管堵塞的重要元凶,所以一定要控制好「三高」。注意遵医嘱服药,做到定期监测,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

02. 控制饮食

✔少盐

高盐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降低钠盐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压,也能推迟血管硬化,每人每天不超过 6 克。

✔ 多摄入深色蔬果

多摄入各种颜色的新鲜果蔬,如茄子、南瓜,西兰花,西红柿等。这些果蔬不仅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减少油脂吸收,降低血脂,还富含各种抗氧化剂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 C 等,有助于降低血管硬化和血栓风险。

✔ 多喝水

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管则容易发生堵塞。所以平时要多喝水,对于心功能正常的人群,建议每天至少喝 1500~2000 ml 的水。

03. 适当运动

运动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帮助血管放松-收缩周而复始,增强血管壁弹性。

冬季运动需要注意几点

① 一定要做好热身工作,以免冷热交加导致意外发生。

②运动要温和,不要太剧烈,可选择快步走、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

③循序渐进,可以从每天 5 分钟、10 分钟开始,每周增加几分钟,直至达到 30 分钟,运动强度不要求多高,贵在坚持。

04. 改善生活方式

应注意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同时自我减压,维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也非常重要。

05. 定时体检

中老年人要随时监测血压,经常检查血脂,测量血糖的浓度,定期体检,遇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