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29
原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世界罕见再障患儿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

冬日的寒风挡不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内心的喜悦与兴奋,因为他们的小患者小安三次移植后三年复查结果一切正常,宣布「临床治愈」。看着孩子天真烂漫的笑脸,回想三次移植的艰难和小患者父母的信任,移植团队每一位医护人员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这例世界罕见的三次移植的成功案例在国内移植圈广泛传播,获得业界一致称赞。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世界罕见再障患儿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

4 年前,不到 3 岁的小安因反复发热、出血被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且由于血小板极低,随时有脑出血的可能。因没有全合的亲缘供者,青大附院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立即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与患儿 HLA 配型 9/10 的供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小安的血象很快恢复了正常,但在半年后再次出现了血小板下降、移植后排斥,以及感染、出血等症状,生命危在旦夕。移植团队立即分析原因,考虑是患儿的自身免疫过强而导致排斥反应,于是调整方案为患儿成功实施了第二次移植。然而 3 个月后,小安再次出现了排斥反应。

连续的失败让所有人心情沉重,通常二次移植已经是国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极限,能顺利进行二次移植的患者已经是凤毛麟角,且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过三次移植成功的报道,但移植是拯救患儿的唯一途径。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经多次研究讨论,制定了半相合移植联合全身放疗的治疗方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世界罕见再障患儿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

彼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患儿实施了全身放疗,并启动开展第三次进仓移植。移植过程充满挑战,但青大附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与血液内科密切合作,在输血科、低温医学科、肿瘤放疗科等医护团队的协作配合下,共同应对药物反应、感染和排异等诸多问题,顺利完成第三次移植。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