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18
原创

1 岁宝宝发烧 7 天不退,「福尔摩斯」锁定「元凶」

前段时间,1 岁零 1 个月的沫沫(化名)突然发烧 了。在当地的诊所、医院都看了,检查也做了不少,检查结果显示 感染指标高。 当地医生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一周过去,沫沫仍不见好转,这是咋回事?

此时距离孩子发热有 7 天多了,家长很焦急,连夜驱车带着沫沫来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入住感染性疾病科。

主管医生张瑞杰立即根据孩子病情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根据检查结 果给予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赵会茹和主任医师杨玉霞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儿内科专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经过会诊及进一步检查后,最终在孩子的脑脊液中找到了病原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经过专业治疗和精心护理,沫沫目前已痊愈出院。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常见,特别是免疫力正常的孩子,那么,沫沫为什么会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什么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让我们跟随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赵会茹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 、什么是单增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属乳酸杆菌科。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芽胞及荚膜,根据菌体和鞭毛抗原可将本菌分为 11 个血清型,是常见食源性病原体。食物是其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易引起感染的食品种类主要有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在冰箱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制品等。

二 、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病学特性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虽然发生率低,但住院率和病死率高。易感人群包括孕产妇、新生儿、老人和免疫低下者,主要引起胃肠炎、败血症、神经系统感染及母婴感染,如流产、早产等。春季可发生,而发病率在夏、秋季呈季节性增长。

三 、特点

1. 分布广

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 、植物、蔬菜等。

2. 生存环境可塑性大

能在 2℃-42℃ 下生存,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3. 隐藏在带菌较高的食品中

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 、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淋等。

四、临床症状

儿童感染单增李斯特菌最常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及脑膜炎,表现为反复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如前囟饱满、头痛、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五 、治疗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临床治疗主要是抗生素的使用。氨苄西林为首选用药,联合氨基糖甙类药物可具有协同作用。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万古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本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不可选用。

六、预防

1. 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2.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包括处理生食和熟食用的厨房用品。

3. 不食用未经过巴氏消毒的奶制品、熟肉制品及生冷食物。

4. 食用冷藏食物要保证在-40℃ 以下低温保存,或 70℃ 以上高温消毒,保证食物中的李斯特菌被杀灭。

5. 冰箱要定期清洗,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冷藏过的食品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化身「福尔摩斯」,全力找出隐形致病菌,精准治疗——感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助力儿童战胜疾病、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