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13
原创

雪天路滑,摔倒后除了尴尬我们还应该怎么办?

安全出行,谨防滑倒

继 12 月 10 日晚,北京迎来了今年冬季的初雪后,气象部门又发布了暴雪橙色预警,12 月 13 日和 14 日北京将会经历一轮强降雪。突如其来的暴雪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北方的冬季魅力,与此同时,来骨科就诊的因路滑而受伤的患者也在骤增。

冰雪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各种不便,滑倒摔跤而导致的外伤总是无法完全避免。当意外发生,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和睦家骨科团队来解答。

Q1. 摔倒后有哪些部位容易骨折?

降雪后因天气原因导致受伤的概率增加,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腕关节、足踝、髋部、腰椎。

● 突然摔倒时,为了尽量控制身体平衡,人们习惯用手支撑保护。而这突然施加的重力特别容易引起腕关节的骨折,桡骨(位于前臂外侧)远端骨折是这类损伤中的常见类型;

● 下雪后,路面平整度和摩擦力均降低,容易引起足踝的扭伤,甚至骨折;

● 而髋部、腰椎损伤,由于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老年人群。多由摔倒时的姿势异常,身体重心失衡所致。

雪天路滑,摔倒后除了尴尬我们还应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bigstock

Q2. 摔倒后,第一时间可以做些什么?

一旦感觉到要摔倒,尽量保持下蹲的姿势,降低身体的重心,这样在受到地面冲击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受伤的部位。

摔倒发生后,先自我检查受伤部位,观察是否有出血、肿胀等可被观察到的明显症状:

● 如果有出血,要尽量保护好外露的伤口,避免在等待救治时出现再次感染;

● 如果表面无明显开放性伤口,建议局部冰敷,并尽可能局部制动(固定受伤部位),避免在移动过程中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

Q3. 摔倒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骨折?

可以通过 3 个「是否」来帮助更好地识别受伤程度:是否出现麻木或疼痛(酸胀性质)?是否出现了明显的畸形?是否伤处无法正常活动?

Q4. 为什么摔倒之后不应当轻易移动?

在发生摔倒后,人体的四肢由于自我保护的反应,非常容易发生肌肉扭伤或者关节脱位,甚至是骨折。

因此,在滑倒并觉察有受伤可能时,应尽可能在制动的状态下由他人帮助转移至安全的环境等待救援,同时还需关注伤者的反应状态。

因为程度未知的伤情在搬运或者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扭伤进一步加重、骨折移位加剧,甚至出血等危险情况。

Q5. 雪天出行避免滑倒,骨科医生有哪些建议?

冰雪天气出行,需迈小步、走大路,时刻保持警惕。对于老年人,在路面湿滑的恶劣天气建议非必要不出行。

在外出时可穿保暖衣和防滑鞋,避免过长而容易踩踏的裤子或者裙子。另外,在行走过程中,时刻关注脚下的路面状况,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

雪天路滑,摔倒后除了尴尬我们还应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pexels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