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04
原创

「人工肝」治疗,让急性肝衰竭患者化险为夷

近期,岳池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经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病情持续进展,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感染科迅速组织肾内科会诊,联合输血科等科室通力协作,最终确定启用 人工肝 DPAMS+PE 方案。肾内科团队对患者进行了人工肝治疗,治疗持续时间约 5-6 小时。

治疗后,患者明显感觉乏力腹胀的症状有了改善,小便颜色也转淡了,胆红素指标较治疗前下降了 120+umol/L。

此次人工肝治疗的成功,为患者自身肝功能的恢复争取了时间,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人工肝」治疗,让急性肝衰竭患者化险为夷
DPMAS+PE 使用前后效果对比图
「人工肝」治疗,让急性肝衰竭患者化险为夷
多科医生联合会诊

这是岳池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及感染科首次联合施行人工肝 DPAMS+PE 方案。此次联合,展现了岳池县人民医院多科联合的救治质量与水平,人工肝 DPAMS+PE 方案的成功实施也为岳池县人民医院更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人员与技术支持。

科普时间——人工肝

一、什么是「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治疗,是通过机器,模拟肝脏排泄胆红素的功能,消除炎症因子,并用富含凝血因子的血浆来替换患者薄弱的血浆。从而可以快速的降低总胆红素,改善凝血功能,消除诱发的炎症因素,减轻肝衰竭,减少患者疾病风险,降低死亡率。

是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的治疗方法,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也可以为等待肝移植赢取时间。

人工肝技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展以来,循证统计研究显示:人工肝治疗可提高肝衰患者显效率 36.7%,有效率 46.7%。

二、哪些情况适合做「人工肝」?

1、重症肝衰竭患者

2、晚期肝硬化等待肝移植者

3、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

4、肝衰竭的各种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

5、其他:肿瘤溶解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风湿性疾病、血型不合妊娠、多发性骨髓瘤、高胆固醇血症等。

三、常见人工肝治疗模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DPMAS)+单膜血浆置换(PE)

目前临床上较常用人工肝治疗方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单膜血浆置换(PE)。这种人工肝联合方式可改善胆红素血症,清除肝性脑病物质,减轻炎症反应,阻止肝衰竭发生和发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